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关闭
快速接地开关熄灭同杆双回输电线路潜供电弧的研究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Secondary arc extinction at double-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s using high speed grounding switches
【下载频次】 ★★★★★
【作者】 商立群; 施围;
【英文作者】 SHANG Li-qun~(1; 2); SHI Wei~1 (1.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2. School of Elec. and Control Eng.;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an 710054; China);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 陕西西安710049西安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陕西西安;
【文献出处】 电工电能新技术 , Advanced Technolog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nergy, 编辑部邮箱 2005年 02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快速接地开关; 同杆双回线; 潜供电流; 恢复电压;
【英文关键词】 high speed grounding switches (HSGS); double-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s; secondary arc current; recovery voltage;
【摘要】 由于同杆双回线间较强的耦合作用,造成潜供电弧不易自熄,影响了单相自动重合闸的成功率,必须采取措施熄灭潜供电弧。在分析了各种熄弧措施的特点后,提出采用快速接地开关(HSGS)熄灭同杆双回线的潜供电弧。利用相模变换的方法和EMTP计算了采用HSGS后线路的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结果表明HSGS用于同杆双回输电线路可显著减小故障相上的恢复电压和潜供电流,使潜供电弧可靠熄灭。
【英文摘要】 Due to the coupling between double-circuit lines, the values of the secondary arc current and the recovery voltage on the double-circuit lines are higher than that on the single-circuit line. These will affect the possibility of successful auto-reclosur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uccessful single-pole auto-reclosure, the values of the secondary arc current and recovery voltage must be limited to be less than some values.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using the high speed grounding switches (HSGS) to extinction t...
【更新日期】 2005-08-19
【分类号】 TM75
【正文快照】 1 引言由于同杆架设的双回线路距离较近,相互间的耦合作用较强,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潜供电流和恢复电压较单回线路要增大[1],造成电弧自熄困难,影响单相自动重合闸的成功率,必须采取措施使潜供电弧快速熄灭。目前限制潜供电弧的方法主要有[2~4]:1)固定联接的三相电抗器加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工业技术
  电工技术
   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
    线路及杆塔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