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关闭
不锈钢与碳钢在液固两相流中冲刷腐蚀特性的研究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Erosion-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steel and stainless steel in dual-phase fluids
【下载频次】 ★★★★★
【作者】 张安峰; 王豫跃; 邢建东;
【英文作者】 ZHANG An-feng; WANG Yu-yue; XING Jian-do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西安;
【文献出处】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 Ordnance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编辑部邮箱 2003年 02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冲刷腐蚀; 交互作用; 失重率; 液固两相流;
【英文关键词】 erosion-corrosion; interaction; weightloss rate; dual-phase fluid;
【摘要】 研究了不锈钢与碳钢在液固两相流中的冲刷腐蚀特性和冲刷腐蚀交互作用。实验表明 :( 1)提高冲刷速度和浆料温度都大大加剧了材料的损伤和破坏 ,T8钢冲刷腐蚀失重率远大于 18- 8不锈钢。两者均在冲击角度为 4 5°时出现极大值 ,表明冲击角度在 4 5°时 ,对材料产生的损伤强度最大 ,因此在设计管道时应尽量避免 4 5°冲击角结构 ;( 2 ) 18- 8不锈钢以冲刷失重为主 ,T8钢以腐蚀失重为主 ,两者的冲刷腐蚀交互作用失重率占其总失重率的 6 0 %以上 ,表明耐蚀不耐磨的 18- 8不锈钢和耐磨不耐蚀的T8钢在冲刷腐蚀工况中均难以胜任 ;( 3)T8钢的冲刷腐蚀失重率和交互作用失重率均是 18- 8不锈钢的 6倍以上 ,表明在液固两相流冲刷腐蚀工况中 ,材料必须首先具有一定的耐蚀性 ,然后再考虑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耐冲刷腐蚀性能
【英文摘要】 The erosion-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synergism between erosion and corrosion of a carbon steel and a stainless steel in dual-phase fluids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with a weight loss methed The results show:(1)The damage of materials is accelerated greatly as erosion speed and slurry temperature increasing The erosion-corrosion weight loss rates of the carbon steel is grea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tainless steel The weight loss rates of the steels turn up maximum values when the eros...
【基金】 西安交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2 0 0 1)
【分类号】 TG172
【正文快照】 矿山、冶金、水利、电厂等行业中 ,金属机械和设备常与腐蚀性介质 (如酸、碱、盐等 )接触 ,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处于流动泥浆工况的零部件中。例如 :各种泵、阀、搅拌叶片等 ;各类输送管道、料浆、泥浆的过流部件 ;海上设施 ,采矿设备等 ,经常承受严重的液固两相流或多相流的冲?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工业技术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金属学与热处理
    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
     各种类型的金属腐蚀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