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关闭
磨削温度及热电偶测量的动态分析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下载频次】
★★★★★
【作者】
王西彬
;
任敬心
;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
;
100081
;
西北工业大学
;
710072
;
【文献出处】
中国机械工程
,
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中国机械工程)
,
编辑部邮箱
1997年 06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方阵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磨削温度
;
动态测量
;
热电偶
;
测温实验
;
【摘要】
根据磨削传热理论,结合磨削温度实验,研究磨削温升过程,指出:磨削区温升过程具有不对称脉冲特征,频带宽度fc与受热时间τ0有关(fc≈τ01),τ0的范围常为(3~10)ms,带宽(0~330)HZ;分析了热电偶及磨削热电势的时频特性,提出磨削温度动态测量的条件,即一阶测温系统的时间常数τs≤τ0/10,以保证有85%的幅频测量精度,热电偶结的τ0应不大于1ms;研究表明:常用热电偶结丝径决定其τs约为数十毫秒,这将产生:.①动态误差;②定标传导方式误差;③定标电偶结与实际电偶结性能不同引起的误差;一阶测温系统输出的热电势为输入温升与系统脉冲响应的卷积。受τs,τ0的影响,二者的波形及幅值并不对应。τs愈大,其误差愈大。理论计算的影响程度稍大于实际的影响程度;传统热电偶测量法对同样的磨削条件,用不同传感器测量,受τs的影响,其结果相差悬殊。这使以往进行的实验难以比较温度高低,只有动态测量磨削温度,才能获得准确一致的结果。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分类号】
TG58
【正文快照】
磨削温度是磨削加工过程最重要的物理量。热电偶法是目前唯一能进入磨削区表面测温的方法,但由于没有考察磨削区温升过程的瞬态特征、热电偶及测量系统的动态响应、定标条件与测温环境的差异等因素对测量温度信号(热电势)的影响,因此难以知道测得温度值与实际值的相对关系?
xxx
【读者推荐文章】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
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工业技术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
磨削加工与磨床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共引文献
同被引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二级引证文献
读者推荐文章
相似文献
相关研究机构
相关文献作者
文献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