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关闭
小麦和黑麦染色体在小黑麦×小麦杂种的不同世代群体中的传递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Transmission of the Wheat and Rye Chromosomes in Octoploid Triticale × Common Wheat Populations
【下载频次】 ★★★★
【作者】 任正隆; T.Lelley; G.Rbbelen;
【英文作者】 Ren Zhenglong(Department of Agronomy;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uan 625000)T. Lelley; and G. Robbelen(Institute of Agronomy and Plant Breeding; Gearg-August-University Goningen; Germany. F. R.);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系; 哥廷根大学植物育种研究所; 哥廷根大学植物育种研究所 雅安 625O14; 西德 Gttingen;
【文献出处】 遗传学报 , Acta Genetica Sinica, 编辑部邮箱 1991年 02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方阵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染色体传递; 小麦; 小黑麦;
【英文关键词】 Transmission of chromosomes; Wheat; Triticale.;
【摘要】 使用单株植物C-带核型鉴定技术,研究了小麦和黑麦染色体在八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的F_1,BC_1,F_2和F_3代中的遗传行为。黑麦染色体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传递率显著不同,通过卵细胞丢失的染色体较多。黑麦染色体在F_2和F_3的传递率为36.0—38.8%,显著低于通过配子的平均传递率。不同的黑麦染色体通过配子的传递是随机的,而在F_2和F_3中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1R的传递率最高,6R、7R最低。发生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黑麦染色体的丢失不仅发生在配子形成和受精阶段,还受具有不同核型的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夭亡的影响。受黑麦染色体的影响,小麦染色体也有不同程度的丢失。在不同的世代群体中,约有7.3—28.1%的植株丢失了小麦染色体。6R、5R和7R对小麦染色体丢失的作用较大。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在使用八倍体小黑麦×小麦的杂交方式利用黑麦遗传物质于小麦育种的工作中,F_2和F_3是有效选择的关键世代。本文建议的单株植物C-带核型鉴定技术是实现这一选择目标的有效方法。
【英文摘要】 The F1,. BC1, F2 and F3 populations of two octoploid triticale X common wheat hybrids were cytologically analyzed on a plant-by-plant basis using a Giemsa C-banding technique for the transmission patterns of rye and wheat chromosomes. The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rye chromosomes exhibited an intensive tendency to lose. The mean transmission rates of rye chromosomes ranged from 36.0% to 38.8% in the F2 and F2 populations,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through the gametes of the F1. The transmissio...
【正文快照】 由于黑麦染色体组的特殊的c一带型t1,习,小黑麦是近代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六倍体小黑麦和小麦杂交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近年来已有较多的报道t’,sl。在中国,八倍体小黑麦和小麦杂交是小麦育种中常见的杂交方案【3]。八倍体小黑麦和小麦的杂种后代常表现为减数分裂不正

xxx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