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关闭
水稻白叶枯病及条斑病和李氏禾条斑病病原细菌的比较研究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A COMPARISON OF THE RICE BACTERIAL LEAF BLIGHT ORGANISM WITH THE BACTERIAL LEAF STREAK ORGANISMS OF RICE AND LEERSIA HEXANDRA SWARTZ.
【下载频次】 ★★★★★
【作者】 方中达; 任欣正; 陈泰英; 朱有釭; 范怀忠; 伍尚忠;
【英文作者】 C.T.FANG; H.C.REN; T.Y.CHEN & Y.K.CHU(Nanking Agricultural College) H.C.Faan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College) S.C.Wu(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作者单位】 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学系; 华南农学院; 华南农業科学研究所;
【文献出处】 植物病理学报 , Acta Phytopathologica Sinica, 编辑部邮箱 1957年 02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摘要】 1.比較研究的結果,証实广东的水稻条斑型細菌(菌株O-1、O-27和O-300)和李氏禾細菌(菌株G-2和G-12)与典型的白叶枯病細菌(菌株OS-2和OS-6)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血清反应和致病性等方面是不同的. 2.以上細菌經过鑒定都是典型Xanthomonas属的細菌。我国水稻的白叶枯病的病原細菌确系Xanthomonas oryzae(Uyeda and Ishiyama)Dowson,而广东的水稻細菌性条斑病的病原细菌則鑒定为一新种:Xanthomonas oryzicola n.sp.。它与X.oryzae的主要区別在于能够使明胶液化、牛乳胨化和在水稻上引起典型的水漬状条斑。3.李氏禾上的細菌,經过鑒定后证明与以上两种细菌都不同,也是一个新种:Xan-thomonas leersiae n.sp.。它的特点就是液化明胶和胨化牛乳的能力很强,在李氏禾上引起水漬状条斑,而对水稻的致病性極弱。經过抽气接种和刷接虽然在水稻上可以引起水漬状小条斑,但是很少扩展。噴洒接种則証明在水稻上既不引起白叶枯也不引起条斑。4.根据現有材料,我們还不能証明李氏禾是水稻白叶枯病或水稻細菌性条斑病的傳染来源。
【英文摘要】 A comparative study has been made of the typical rice bacterial leaf blight organism (cultures OS-2 and OS-6) with the bacterial leaf streak organisms of rice (cultures O-300,O-27 and O-1) and Leersia hexandra Swartz.(cultures G-2 and G- 12) from Kwangtung. Seven cultures compared were found similar in morphology,but different i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serological reactions and pathogenicity.T...
【更新日期】 2006-03-13
【正文快照】 前言 水稻白叶枯病在华东和华中各地普遍费生,而且都形成典型的症状。白叶枯病在广东的珠江三角洲也很严重,根据范怀忠和伍偷忠的研究,鳌现姆渝在自然咸染的和人工接种的水稻上,都形成“条斑”型的症状,拜且豁为华南病害的费生与李氏禾有关r#]o在圣国第一次水稻白叶枯病座淡会?

xxx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