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关闭
豌豆蚜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调控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整本下载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本系统暂不支持迅雷或FlashGet等下载工具
【英文题名】 On Genetic Diversity of Geographic Populations of 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 (Homoptera: Aphididae) and It's Population Regulating Mechanism
【作者】 武德功;
【导师】 贺春贵; 刘长仲;
【学位授予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草地生物多样性
【学位年度】 2011
【论文级别】 博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甘肃农业大学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12-01-05
【基金】 甘肃省教育厅科研;国家科技支撑;
【关键词】 苜蓿; 豌豆蚜; 微卫星; 七星瓢虫; 龟纹瓢虫; 功能反应; 抗虫性; 内禀增长率; 生理指标;
【英文关键词】 Medicago sativa; Acyrthosiphon pisum; Microsatellite DNA;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Propylaea japonica; functonal response; Insect resistance; 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 (rm); antibiosis; Physiological index;
【中文摘要】 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是苜蓿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对苜蓿的产量和品质均有严重的影响。豌豆蚜种下分化现象已引起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的高度关注。对其种群遗传结构和数量调控机制的探索有助于制定适宜的防治策略和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利用SSR技术研究了豌豆蚜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从两种瓢虫对其捕食功能反应和四个苜蓿品种对其抗性评价及机理两个角度,探索了豌豆蚜种群的调控机制,结果如下: 1.豌豆蚜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豌豆蚜10个地理种群的基因组DNA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分析。选取19对引物扩增300个个体,共检测到45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为100%。10个豌豆蚜地理种群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5889,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533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0496,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0538,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58.89%。呼图壁、杨陵、郑州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呼和浩特、济南、民和种群相对较低。种群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60附近,全部豌豆蚜种群明显聚为两大类群,济南、郑州种群为一大类群,其...
【英文摘要】 Pea aphid, 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 (Homoptera: Aphididae), is one of most devastating insect pests of leguminous forage, which affect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herbage production. Intraspecies differentiation of pea aphid has already caused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ttention. The exploration of this pest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and quantity control mechanism helps formulating appropriate control strategy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measures. Genetic diversity of A. pisum populations from differe...
【更新日期】 2012-02-01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农业科学
  植物保护
   病虫害及其防治
    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