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关闭
数字全息三维立体显示关键技术研究     在线阅读 整本下载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本系统暂不支持迅雷或FlashGet等下载工具
【英文题名】 Study on the Key Techniques of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Based on Optoelectronic Holography
【作者】 郑华东;
【导师】 于瀛洁;
【学位授予单位】 上海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机械电子工程
【学位年度】 2009
【论文级别】 博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上海大学;郑华东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09-12-08
【基金】 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
【关键词】 数字全息; 计算全息; 光电再现; 三维真彩色立体显示; 空间光调制器;
【英文关键词】 digital holography; computer holography; optoelectronic reconstruction; three-dimensional true-color display;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SLM);
【中文摘要】 真实地再现三维(3D)物场是成像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而全息显示的特点正是能够在空间再现具有真实立体感的3D影像。近年来,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数字全息3D立体显示技术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在对该技术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主要内容涵盖计算全息理论与算法研究、真彩色3D物体的全息计算方法、器件的特性分析、系统构建及实验研究。 在对典型的编码方式的再现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突出了相息图编码方式因其具有高衍射效率且再现时无共轭像的特点,而在数字全息显示中的重要地位。将“混合遗传-模拟退火”算法(GA-SA)的思想引入到位相全息图的优化设计中,并对典型的全息图优化算法(包括GA-SA算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对优化算法的进一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为了获得良好的3D再现效果,本研究在对典型的3D物体全息图计算方法的原理和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3D物体全息图计算方法——“动态随机位相层析法”。利用该方法计算3D物体的相息图,能够有效地抑制3D再现像的噪声,且具有衍射效率高、无零级斑和共轭像的特点。并采用峰值信噪比(PSNR)...
【英文摘要】 The important trend of display technologies is to display real-existing three-dimensional (3D) image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are now paid on 3D electro-holographic display (3D-EHD) because of its capability of reconstructing real-existing 3D images. Some researching works associated with 3D-EHD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omputer holography, algorithms for calculating computer-generated hologram (CGH) of true-color 3D object,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the spat...
【更新日期】 2009-12-31

【相同导师文献】

导师:于瀛洁    导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1] 王涛.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彩色全息显示研究[D]. 上海大学,2011
[2] 周文静.数字显微全息关键技术研究[D]. 上海大学,2008
[3] 郑华东.数字全息三维立体显示关键技术研究[D]. 上海大学,2009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数理科学和化学
  物理学
   光学
    信息光学
     全息光学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