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关闭
近临界水中生物质及其废弃物水解制备氨基酸的工艺及动力学研究     在线阅读 整本下载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本系统暂不支持迅雷或FlashGet等下载工具
【英文题名】 The Technology and Reaction Kinetics of Biomass and Its Waste Hydrolysis for Amino Acids Production in Subcritical Water
【作者】 程洪斌;
【导师】 朱宪;
【学位授予单位】 上海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环境工程
【学位年度】 2007
【论文级别】 博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上海大学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08-03-05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生物质; 近临界水; 水解; 动力学; 脱色; 氨基酸分离;
【英文关键词】 Biomass; Sub-critical water; Hydrolysis; Kinetics; Decolor; Amino acid Separation;
【中文摘要】 本文中的生物质及其废弃物,主要指海洋、江河、湖泊等水产品及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下脚料和内脏等丢弃物;家畜、家禽及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毛皮、边角料和下脚料等残余物;餐饮、厨房垃圾中的动物性废弃物等等。国内每年的水产品、家畜、家禽的产量都十分巨大,并且成逐年上升趋势,同时从上述动物性产品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生物质废弃物,国际上每年生物质及其废弃物的“产量”更是大的惊人。 生物质作为一种化石原料的替代原料,由于其具有资源广泛和可再生性等特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当前,生物质产品不但品种丰富,而且产量巨大,但其附加值不高、利用率普遍低下,大量过剩、过期的生物质被作为废弃物来处理。这些生物质废弃物主要通过填埋、堆放、焚烧等方式进行处理,也有采用酸、碱和酶催化等水解工艺的,但是这些方法和技术不仅没有很好地利用生物质及其废弃物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如何合理地回收再利用生物质及其废弃物、增加技术含量、提高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使之资源化,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生产意义。而将生物质及其废弃物水解成高附加值的产品是一种现实、有效的方法,目前生物质的工业水解方...
【英文摘要】 In this paper, the biomass and its waste mainly refer to aquatic products (in lakes, rives and oceans), livestock, poultry and their waste, such as: fish and its guts, offal and scraps of discarded material which are produced in the course of processing; livestock, poultry and their waste like fur, feather, hogskin and pig offal, trim and other scraps residue produced in the course of processing; and the waste that are produced in restaurants and kitchens. Annual output of domestic animal (aquatic ...
【更新日期】 2008-04-10

【相同导师文献】

导师:朱宪    导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1] 马艳华.纤维素在近临界水中催化水解反应及动力学研究[D]. 上海大学,2010
[2] 朱广用.大豆渣的资源化研究—亚临界水解过程及热解过程[D]. 上海大学,2011
[3] 程洪斌.近临界水中生物质及其废弃物水解制备氨基酸的工艺及动力学研究[D]. 上海大学,2007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水产业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