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关闭
铅暴露对骨骼形成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整本下载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本系统暂不支持迅雷或FlashGet等下载工具
【英文题名】 Study on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Lead on Bone Formation
【作者】 胡雪琴;
【导师】 糜漫天;
【学位授予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学位年度】 2007
【论文级别】 博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第三军医大学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08-01-03
【关键词】 铅暴露; 儿童; ; 骨骼; 生长发育; 大鼠; 超微结构; ALP; Collagen-I; OB; UMR106; OC; PTH; PTHr1; MAPK; ERK1/2; 45Ca~(2 ); C-fos; C-jun; bFGF; cbfa1/osf2; Fluo-3/AM; PD98059; 激光共聚焦;
【英文关键词】 Lead expose; Children; Calcium; Skelet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Rat; Ultrastructure; ALP; Collagen I; Primary OB; UMR106; OC; PTH; PTHr1; MAPK; ERK1/2; ~(45)Ca~(2 ); C-fos; C-jun; bFGF; Cbfa1/osf2; Fluo-3/AM; PD98059;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
【中文摘要】 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金属元素,它可广泛作用于神经、造血、消化、泌尿和生殖系统。因此,铅污染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体内的铅负荷过重将直接影响其体格和智力发育。钙在体内的生物利用率与骨骼的发育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铅对骨骼形成的影响是否与铅影响钙的生物利用率有关呢?鉴于一方面铅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体内的铅75-90%沉积在骨骼,另一方面钙作为与骨骼发育密切相关的的矿物质,其在体内也主要分布于(大约99%)骨骼内,因此,探讨铅与钙的相互作用及其对骨骼形成的作用机理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有趣的课题。 本项目采用人群研究、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首先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研究重庆市2~7岁儿童体内的铅暴露情况,进而观察体内铅负荷过重儿童体内钙、磷和OC的水平、形体发育及缺钙体征(如佝偻病等)的发生情况;其次设计铅染毒大鼠的不同钙摄入,观察大鼠生长发育,检测骨骼中铅和钙的含量,比较大鼠股骨的显微结构,同时以~(45)CaCl_2示踪研究铅对钙吸收的影响,测定铅作用下大鼠OC、PTH及PTHr1表达的变化,以初步探讨铅对钙吸收利用、骨骼形成的影响及其机理;细胞实...
【英文摘要】 Lead is a heavy metal harm to the health of human. It may have widely effect on nervous system, blood system, digestive system and urogenital system. Lead toxicity remains a serious public health hazard . Lead exposure to children and teenagers would affect the growth of physical and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availability of calcium and growth of skeleton, so maybe lead interfere the growth of skeleton intimately association with the effect of lead on calcium bi...
【更新日期】 2008-07-29

【相同导师文献】

导师:糜漫天    导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1] 顾艳艳.不同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构成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及膜相关机制研究[D]. 第三军医大学,2008
[2] 赵靖.木瓜SOD的颗粒化加工及其生物学效应研究[D]. 第三军医大学,2008
[3] 谷华.层次分析法(AHP)在某军医大学科技干部营养膳食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 第三军医大学,2008
[4] 白雪.牛磺酸对急性缺氧诱导的小肠组织损伤防护效应及机制研究[D]. 第三军医大学,2007
[5] 刘凤瑾.牛磺酸对低氧条件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防护效应与机制研究[D]. 第三军医大学,2009
[6] 李明.三羟异黄酮对HER-2/neu高表达人乳腺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 第三军医大学,2009
[7] 林辉.两种植物黄酮抗白血病细胞HL-60效应及机制研究[D]. 第三军医大学,2009
[8] 吕静.膳食脂肪酸摄入、体内脂质代谢水平及其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D]. 第三军医大学,2010
[9] 于斌.黑米花青素对HER-2/neu高表达乳腺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 第三军医大学,2010
[10] 王凡.PPARγ在大豆异黄酮抑制叔丁基过氧化氢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 第三军医大学,2011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医药、卫生
  预防医学、卫生学
   卫生基础科学
    卫生毒理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