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题名】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w Type Granulation Binder for Organic Compound Fertilizer Based Compost
【作者】
李彦明 ;
【导师】
李国学 ;
【学位授予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 ;
【学科专业名称】
生态学
【学位年度】
2005
【论文级别】
博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中国农业大学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06-04-05
【关键词】
堆肥 ;
有机复混肥 ;
造粒粘结剂 ;
养分释放 ;
生物效应 ;
【英文关键词】
Compost ;
Organic compound fertilizer ;
Granulation binders ;
Nutrient release ;
Biological effect ;
【中文摘要】
目前无机粘结剂在有机复混肥造粒生产中应用相当广泛,但其添加量高、成粒率低和返料率高等缺点限制了高浓度颗粒复混肥的发展。因此研究开发添加量少和返料率低的新型粘结剂尤为重要。本论文以此为重点进行了一系列新型粘结剂研制、造粒效果等方面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淀粉不宜直接用作有机复混肥造粒粘结剂,其添加量大,成粒率低,返料率高,颗粒平均抗压碎力不符合国家标准(GB15063-94),颗粒粒径在2mm以下,大于6mm的返料也较多。将玉米淀粉通过化学改性得到3种有机粘结剂,分别为液态富铁粘结剂(NJJ)和液态PVA改性粘结剂(PMS),干粉粘结剂(DPS),三者均无生物毒性,可生物降解;常温(25℃)贮藏性能良好。常温贮藏60天后,NJJ和PVA均未发生凝胶或变质,DPS的贮藏期可达到180天以上。3种粘结剂的造粒成粒率均大于93%,返料率小于12%,且用量不超过1%,肥料颗粒平均抗压碎力大于10N,优于国家标准。肥料颗粒的崩解率为0。与无机粘结剂相比,3种粘结剂作为有机复混肥造粒粘结剂,具有用量少、成粒率高和返料率低等优点。无机粘结剂颗粒肥的崩解率比有机粘结剂高6.6%。对于液体有机粘结剂来说,降低其粘度或将其稀释后造...
【英文摘要】
Now it was quite wide that inorganic mineral binders were used to granul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 fertilizer, but they had began to restrict development of high nutrient granular organic compound fertilizer increasingly for their inevitable shortcomings, which had more dosages, low granulation rate and high rate of return product and so on. This thesis conducted a series of study on aspects of new type binders and their granulation effect etc.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crude corn starch was unfit to ...
【更新日期】
2006-06-15
【相同导师文献】
导师:李国学 导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1] 刘春祥.强化人工土滤料对污水去除效果的研究 [D]. 中国农业大学,2005
[2] 刘晓霞.利用垃圾堆肥生产草坪专用复混肥的研究 [D]. 中国农业大学,2005
[3] 林小凤.好氧堆肥化过程中氮素损失的原位控制机制研究 [D]. 中国农业大学,2005
[4] 丁湘蓉.北京市生活垃圾现状与垃圾堆肥应用潜力研究 [D]. 中国农业大学,2003
[5] 潘术香.北京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D]. 中国农业大学,2004
[6] 张亚宁.堆肥腐熟度快速测定指标和方法的建立 [D]. 中国农业大学,2004
[7] 贺琪.堆肥氮素转化及原位减少氮素损失的研究 [D]. 中国农业大学,2004
[8] 李恕艳.污泥堆肥剪提一体化纳米腐植酸制备工艺与农用效果研究 [D]. 中国农业大学,2018
[9] 杜龙龙.基于循环利用的沼液生物基滤料选择及膜浓缩组合工艺研究 [D]. 中国农业大学,2017
[10] 袁京.生活垃圾80mm筛下物生物干化技术研究 [D]. 中国农业大学,201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