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关闭
中国和原联邦德国建交谈判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整本下载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本系统暂不支持迅雷或FlashGet等下载工具
【作者】 李楠;
【导师】 曲星; 张清敏;
【学位授予单位】 外交学院;
【学科专业名称】 国际关系
【学位年度】 2006
【论文级别】 硕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外交学院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06-10-10
【关键词】 中国; 原联邦德国; 建交谈判; 权力结构; 累积结构权力; 具体结构权力;
【英文关键词】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former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the Negotiation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Structure of Power; Aggregate Structural Power; Issue-Specific Structural Power;
【中文摘要】 本文试用谈判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和原联邦德国建交谈判过程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笔者认为从1955年到1972年存在三次可能导致中国与原联邦德国进行建交谈判的时机,分别出现在1955年、1964年和1972年。本文的研究方法借鉴扎尔特曼和伯尔曼(Berman)的过程研究法及哈比的结构研究法(特别是他对权力的分析),是将两种研究方法综合并加以发展的结果,可称为过程-结构法。通过考察三次时机出现时中德双方的相对权力结构分析建交谈判时机被错过和抓住的原因。分析工具是两种权力——累积结构权力和具体结构权力。由于权力结构的不同态势,两国在三个时间点上的谈判的进展不同。1955年双方相对均衡的权力结构使谈判未能成形;1964年双方虽实现了就贸易问题的谈判,当时仍处在相对平衡的权力结构中,贸易谈判没走出框架阶段,也不存在将双方引入建交谈判的可能;1972年双方权力结构出现不均衡,双方的建交谈判在经历近20年的曲折后终于实现。中德建交谈判的实现经历了漫长过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更深层的事实:在1955-1972年间,两国追求的目标和其实现手段的重大差异。
【英文摘要】 In the author’s opinion, there were 3 chances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and the formal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R.G) to realize the negotiation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namely in 1955,1964 and 1972. The author try to use process-structural analysis, which is based upon the work of Zartman, Berman and Habeeb,to search for the reason why the first 2 chances were lost and the last one was grasped at. The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different structures of po...
【更新日期】 2006-11-17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政治、法律
  外交、国际关系
   中国外交
    中国外交史、对外关系史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