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关闭
普通野生稻种群变异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整本下载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本系统暂不支持迅雷或FlashGet等下载工具
【英文题名】 The Mechanism Shaping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Population Variations in Oryza Rufipogon Griff
【作者】 赵耀;
【导师】 宋志平; 杨继; 张文驹; 王玉国;
【学位授予单位】 复旦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植物学
【学位年度】 2014
【论文级别】 博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复旦大学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15-09-11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种群变异; 距离隔离; 适应性隔离; 同质园实验; 遗传结构; 光周期;
【英文关键词】 Oryza rufipogon; population variation; isolation by distance; isolation by adaptation; common garden trial; genetic structure; photoperiod;
【中文摘要】 种群变异(包括表型变异和遗传变异)及其分化式样是种群遗传学与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距离隔离(Isolation by distance, IBD)一直被认为是驱动种群分化的主要因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生境异质性引起的局域适应(local adaptation)也会导致种群分化,即适应性隔离(Isolation by adaptation, IBA)o然而,很少有研究同时检验IBD和IBA对种群分化的影响。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是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广泛分布于亚洲的亚热带与热带区域的相互隔离的湿生或水生环境中,生境中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在种群间存在差异,即生境异质性明显。这种生境异质性是否已导致局部适应性的发生、进而驱动种群分化却没有被研究过。本论文以普通野生稻为对象,通过同质园移栽实验、分子标记检测与高通量测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普通野生稻种群表型与遗传变异及分化式样,探讨IBD与IBA在种群分化中的作用,以揭示普通野生稻种群变异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在海南三亚、广东茂名和江苏太仓三地分别建立同质园栽培实验检测了全世界72个种群1102份普...
【英文摘要】 Dissecting the variations in population (including morphological variations and genetic variations) and corresponding divergent patterns is one of the central topics in population genetics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 Isolation by distance (IBD)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main factor driving population divergence. Recently, a bench of researches indicated local adaptation due to heterogeneous habitats would lead to population divergence as well. However, few works had surveyed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IBD and DBA...
【更新日期】 2016-01-04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农业科学
  农作物
   禾谷类作物
   
     野生稻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