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关闭
黄土高原和亚热带丘陵区典型生态景观单元土壤有机碳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整本下载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本系统暂不支持迅雷或FlashGet等下载工具
【英文题名】 Comparison of Soil Organic C in Loess Plateau and Subtropical Hilly Regions of China
【作者】 王小利;
【导师】 吴金水;
【学位授予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土壤学
【学位年度】 2006
【论文级别】 博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07-04-04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亚热带丘陵区; 土壤有机碳; 对比;
【英文关键词】 the Loess Plateau; subtropical hilly region; soil organic C; comparison;
【中文摘要】 黄土高原是我国主要生态脆弱区之一,多种不利因素(干旱、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制约着该区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亚热带丘陵区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综合生产潜力明显高于黄土高原地区。系统研究两大区域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差异并探讨其主要控制因子对于黄土高原和亚热带丘陵区土壤肥力调控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土高原的燕沟样区和亚热带丘陵区北部的盘塘样区和南部的肯福样区为例,通过对土壤表层(0~20cm)取样分析,分析两大区域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积累差异,并探讨土地利用、地形和植被等关键控制因素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其主要结果如下: 1.黄土高原样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值为7.50g/kg,以林地(9.88g/kg)最高,草地次之(6.51g/kg),旱地(4.67g/kg)和果园(4.33g/kg)较低,林地土壤有机碳变异系数较大,果园较小,均属于中等变异。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均呈极显著正线性相关。土壤碳氮比以林地最高,草地、旱地和果园之间无显著差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有机碳之间总体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该区退耕还林还草对土壤有机碳积累具有积极...
【英文摘要】 The Loess Plateau region is one of the friable regions in China and there are many factors limiting the accumula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such as aridity, erosion and vegetation degradation, and so o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of subtropical hilly region is superior to the Loess Plateau distinctly. Therefore, study of the SOC contents differences of two regions and its key controlling factors is of great important for the soil fertility regulation and controlling of the farmland in...
【更新日期】 2007-05-18

【相同导师文献】

导师:吴金水    导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 周印东.子午岭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积累与变化[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2] 郭胜利.黄土旱塬农田土壤有机碳、氮的演变与模拟[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
[3] 王百群.黄土区侵蚀与干旱环境中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与迁移[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4] 王小利.黄土高原和亚热带丘陵区典型生态景观单元土壤有机碳对比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农业科学
  农业基础科学
   土壤学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土壤成分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