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关闭
健骨二仙丸防治骨质疏松症机理及蛋白质组研究     在线阅读 整本下载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本系统暂不支持迅雷或FlashGet等下载工具
【英文题名】 Research on Proteomic and Effect Mechanism of Jian-Gu-Er-Xian Extraction on Osteoporosis
【作者】 朱海;
【导师】 萧劲夫;
【学位授予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中医骨伤科学
【学位年度】 2002
【论文级别】 博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广州中医药大学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02-08-06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健骨二仙丸/中医药疗法; 蛋白质组学; 生物力学; 骨形态计量学;
【英文关键词】 osteoporosis; Jian-Gu-Er-Xian extraction/Chinese herb; proteomics; histomorphometric analysis of bone; biomechanics;
【中文摘要】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老龄化社会卫生保健的突出问题,并越来越受到世界医学界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的骨折和疼痛,最常见的骨折是前臂骨折、脊柱骨折和髋部骨折,其中最严重的是髋部骨折,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花费的医疗费用也最高。因此,骨质疏松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国自1998年起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亚洲老年人口的1/2,因此,骨质疏松症将耗费我国大量的医疗资源。在大多数国家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女性约为男性的2-4倍,这就是与绝经后体内雌激素减少有关的Ⅰ型性骨质疏松症,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总结历代医家所论,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关键在于各种原因所致肾虚,其病性属本虚标实,病位主要在肾,与肝、脾、胃有关,本虚以肾虚为主,涉及肝阴、脾气及气血不足,标实多为胃火、瘀血、气郁。大部分文献认为:肾亏脾虚为本病的基本病理因素,而临床因个人禀赋不同,有不同兼夹症或促进因素。 围绕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基本认识,在导师萧劲夫主任医师的长期临床实践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益气补肾...
【英文摘要】 Osteoporosis has become a big problem in social hygiene in ageing society and i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global medicine circle, mainly because of fracture and pain resulting from osteoporosis, primarily forearm fracture, lumbar fracture and hip fracture. In which hip fracture is the most serious, with high incidence of a disease and death rate, as well as high treatment expenses. Thus, the living quantity of the elderly people is seriously influenced by osteoporosis. China has entere...

【相同导师文献】

导师:萧劲夫    导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1] 李昂.健骨二仙丸防治骨质疏松机理及一氧化氮调控机制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
[2] 程志安.健骨二仙丸防治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
[3] 朱海.健骨二仙丸防治骨质疏松症机理及蛋白质组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医药、卫生
  中国医学
   中医内科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