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关闭
欧盟碳关税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福利的影响     在线阅读 整本下载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本系统暂不支持迅雷或FlashGet等下载工具
【英文题名】 The Impact of EU Carbon Tax to China's External Trade and Welfare
【作者】 李杰;
【导师】 陈建国;
【学位授予单位】 南开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国际贸易学
【学位年度】 2013
【论文级别】 博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南开大学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14-01-13
【关键词】 碳关税; 对外贸易; 影响; 应对措施;
【英文关键词】 Carbon tariff; Trade; Impact; Solutions;
【中文摘要】 因为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联合国召开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会议中通过。其后,京都议定书也得以签署,明确了世界各国在温室气体减排上的责任。但是因为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排放着大量的温室气体,这些国家也有义务积极进行温室气体减排相关法律的制定,这也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相吻合。然而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避免本国相关产业受到冲击,保持相应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采取种种手段逃避其应当承担的责任。 在2009年,因为国际社会间的巨大舆论压力,美国政府改变其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一贯的消极姿态,草拟并通过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了金融危机,各个国家都在思索着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的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出台该法案使得西方发达国家“受到启发”,通过碳关税等绿色壁垒的设置实现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限制。同时欧盟也通过相关预案,在2012年起将碳排放交易体系扩展到国际航空业中,即对进入欧盟上空的全部航班加收碳关税。 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碳关税的征收,具有着一种新型绿色贸易壁垒性质,发达国家通过碳关税的征...
【英文摘要】 As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people gradually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1992,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had been passed through at the international climate change negotiations. After that, the Kyoto Protocol was signed, in which the responsibility on greenhouse gas reduction around the world has been declared. But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 large amount of greenhouse gases had been discharged, then these indus...
【更新日期】 2014-05-23

【相同导师文献】

导师:陈建国    导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1] 廖文.人民币汇率货币篮子权重的测算与研究[D]. 南开大学,2012
[2] 廖利兵.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与区位选择研究[D]. 南开大学,2014
[3] 李贵茜.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居民收入的影响[D]. 南开大学,2012
[4] 李杰.欧盟碳关税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福利的影响[D]. 南开大学,2013
[5]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 南开大学,2010
[6]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 南开大学,2010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经济
  贸易经济
   各国对外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
     进出口贸易概况

经济
  贸易经济
   国际贸易
    海关及关税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