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6 条
[1] | 陈文. 复骨健步片对大鼠模型骨折愈合早期成骨细胞增殖和VEGF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0
.
|
[2] | 赵玉玺. α-玉米赤霉醇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 2011
.
|
[3] | 张坚强. 复骨健步片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型)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1
.
|
[4] | 吴文健. 广州社区居民骨质疏松及其骨折认知程度的调查及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
[5] | 陈立刚. 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分类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
[6] | 晁海鹏. 葛根素对大鼠成骨细胞OPG和RANKL 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
[7] | 李立. 原发性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和骨折的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
[8] | 罗丽娜. 运动与中药淫羊藿综合疗法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早期干预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 2006
.
|
[9] | 尉建杰. 健骨Ⅱ号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形态学和BMP-2表达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7
.
|
[10] | 高李侠. 强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 2008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 条
[1] | 胡娅. 补肾化痰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吸收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
.
|
[2] | 杨荣平. 补骨质缓释片的药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
.
|
[3] | 蔡明宗. 丹田奥秘的探讨及丹田区埋线对雌性去卵巢大鼠延缓衰老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
.
|
[4] | 王彤. 基于时藏理论的“肾主骨”与细胞信号转导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
|
[5] | 阮曰甘. 龟鹿补肾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
.
|
[6] | 周亚娜. 补肾化痰法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和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 2008
.
|
[7] | 支英杰. 基于发展模型和混合效应比例优势模型的PMOP中医综合方案疗效评价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
.
|
[8] | 黄月顺. 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疗效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
.
|
[9] | 漆伟. 冬虫夏草及其单体组分对大鼠骨质疏松治疗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 2014
.
|
[10] | 于学美. 益气补肾活血方对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0 条
[1] | 师晶丽,赵永华,吴伟康. 补肾壮骨胶囊含药血清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骨保护素mRNA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04)
.
|
[2] | 陶润,钱先.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1)
.
|
[3] | 郭俊,李磊,高波,黄有荣.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01)
.
|
[4] | 梁文娜,李亚婵,李西海,李红,李灿东,甘慧娟,康洁,丁珊珊.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证素变化与熵变的内在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06)
.
|
[5] | 李晶,宋敏,罗晓,谢兴文. 淫羊藿总黄酮对去势大鼠股骨骨组织形态学及生物力学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 2014,(07)
.
|
[6] | 卞庆来,刘娇萍,邹小娟,李萍,戴红,姜瑞雪,寇美静. 病证结合模式下的中医证候研究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09)
.
|
[7] | 梁敏.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42例护理体会[J]西部中医药, 2015,(12)
.
|
[8] | 陈广智. 补肾壮骨化瘀方治疗骨质疏松症30例[J]河北中医, 2009,(12)
.
|
[9] | 张玉辉,吕银娟,陈久毅. 中西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与防治[J]湖北中医杂志, 2006,(05)
.
|
[10] | 荣卓梅,丽荣.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探讨[J]航空航天医药, 2009,(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