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 何立谦. 晚冬田间升温条件下冬小麦的产量形成效果[D]河北农业大学, 2015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0 条
[1] |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
[2] | 郑成岩. 土壤水分与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特性和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3] | 石晓艳. 甜菜亚硝酸还原酶(NiR)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 2011
.
|
[4] | 张蓓蓓. 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对干旱、高温及真菌接种等环境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
[5] | 潘俊峰. 氮对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转运特征的影响及其遗传基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
[6] | 张仁和. 玉米品种抗旱生理特性与氮素调控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
[7] | 李国强. 小麦株型建成及氮素调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
[8] | 安慧. 子午岭林区典型植物生长的氮素调控机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
|
[9] | 赵德英. ‘寒富’苹果光合生理及碳素物质代谢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 2009
.
|
[10] | 李春明. 不同氮源配比对小麦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09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80 条
[1] | 牟秋焕,吴科,钱兆国,丛新军. 小麦面筋指数与HMW-GS和面包烘烤品质间的关系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09,(07)
.
|
[2] | 苏诗杰,付清勇,朱思海,赵媛媛. 农田氮肥的动态变化及施氮对小麦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 2009,(09)
.
|
[3] | 徐月明. 密肥调控对中、弱筋小麦生育后期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9,(11)
.
|
[4] | 贾殿勇,贺明荣,代兴龙,金福新. 灌水频次对强筋冬小麦籽粒谷蛋白特性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10,(08)
.
|
[5] | 孟维伟,张微,于振文. 灌水处理对强筋小麦济麦20籽粒淀粉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12,(01)
.
|
[6] | 彭琴,董云社,齐玉春. 氮输入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J]地球科学进展, 2008,(08)
.
|
[7] | 吴清丽,高茂盛,廖允成,温晓霞. 氮素对冬小麦光合物质贮运及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02)
.
|
[8] | 李翠,梁燕,张纪涛,罗雷. 渗透胁迫对番茄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02)
.
|
[9] | 张丹,苏涛,王鹏新. 基于生物量的土壤水分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J]干旱区研究, 2011,(02)
.
|
[10] | 鞠乐,齐军仓,贺雪,王丹,侯忠庆,付强,熊显鹏. 大麦种子萌发期对渗透胁迫的响应及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筛选[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01)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 党红凯,李瑞奇,李雁鸣,孙亚辉,张馨文. 超高产冬小麦对氮的吸收、积累、分配和利用[A]第十五次中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2
.
|
[2] | 毕明,谭秀山,刘建栋,毕建杰. 开花后淹水对两个冬小麦品种旗叶光合性能的影响研究[A]第十五次中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2
.
|
[3] | 李向东,张德奇,王汉芳,吕凤荣,邵运辉,方保停,岳俊芹,马富举. 中后期不同灌水量对冬小麦光合生理和产量效应[A]第十五次中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2
.
|
[4] | 闫霜,张黎. 氮添加对高寒草甸植被光合作用的影响[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6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C], 201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