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 陈开华.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氮素矿化与微生物作用机理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 2010
.
|
[2] | 赵春明. 亏水处理对梨树生理生态指标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
[3] | 郭海刚. 华北地区冬小麦牛场废水灌溉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
|
[4] | 王伟. 不同灌水次数下施氮量对优质春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 2013
.
|
[5] | 易立攀. 不同土层深度测墒补灌对小麦耗水特性、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D]山东农业大学, 2013
.
|
[6] | 张峰. 深翻及施氮量对高产春玉米光合性能及氮素利用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
.
|
[7] | 倪玉雪. 中国农田土壤硝态氮累积、淋洗与径流损失及N_2O排放[D]河北农业大学, 2013
.
|
[8] | 郭增江. 不同土层测墒补灌对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4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1] | 冯鹏. 品种与栽培技术对玉米产量及青贮质量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
[2] | 代快.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水氮优化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
|
[3] | 闫娟. 氮素对欧美杨苗木光合及养分利用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 2013
.
|
[4] | 陶先萍. 水氮调控对棉花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 2013
.
|
[5] | 王明田. 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农业季节性干旱的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D]四川农业大学, 2012
.
|
[6] | 谷利敏. 小麦玉米周年氮水耦合对麦季氮素流向和利用效率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4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 条
[1] | 辜碧,金赞芳,陈凌霄. 菜地系统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原因及调控措施[J]山东农业科学, 2012,(05)
.
|
[2] | 王红,张瑞芳,周大迈. 氮肥引起的面源污染问题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 2011,(05)
.
|
[3] | 索岩松,张富仓,薛冯定,吴立峰,袁宇霞. 河西畦田春小麦不同生育期灌水对土壤水氮空间分布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04)
.
|
[4] | 尹剑,王会肖,刘海军,王艳阳. 关中地区典型作物农业节水潜力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Z1)
.
|
[5] | 邱林彬. 煤炭开采对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研究[J]低碳世界, 2013,(05)
.
|
[6] | 吴娜,胡跃高,任长忠,刘吉利. 两种灌溉方式下保水剂用量对春播裸燕麦土壤氮素的影响[J]草业学报, 2014,(02)
.
|
[7] | 李晓欣,张菲菲,马洪斌,胡春胜,张玉铭. 华北平原地区农田硝态盐淋失研究进展[J]华北农学报, 2011,(S2)
.
|
[8] | 马大伟,王红丽,王俊. 双城市发展大型喷灌实践与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1,(02)
.
|
[9] | 李兴勇. 关于黑龙江省大型喷灌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2,(10)
.
|
[10] | 曹雯梅,刘松涛,郑贝贝,路凤银,杨青华. 小麦高产及超高产优化管理模式对氮素吸收分配、土壤硝态氮累积及产量的影响[J]核农学报, 2013,(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