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 乔永民. 粤东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暨南大学, 2004
.
|
[2] | 齐占会. 桑沟湾贝藻养殖区附着生物生态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9
.
|
[3] | 何斌源. 全日潮海区红树林造林关键技术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D]厦门大学, 2009
.
|
[4] | 徐勤增. 牡蛎壳人工礁生态效应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3
.
|
[5] | 张旭茗. 具有微相分离结构防污涂层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
.
|
[6] | 齐磊磊. 东方小藤壶(Chthamalus challengeri)幼虫对铜离子和石油烃的响应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4
.
|
[7] | 李志宏. 仿生防污涂层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4
.
|
[8] | 刘彦. 人工鱼礁水动力特性数值与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4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1 条
[1] | 米静洁,袁慧,王兰. 铜·镉·铬·铅对河南华溪蟹的急性毒性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7)
.
|
[2] | 李俊辉,王忠维,杜晓东,王庆恒. 重金属离子对裸体方格星虫的急性毒性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 2011,(03)
.
|
[3] | 葛桐,林仕伟,曹阳. 纳米二氧化钛对热带海洋广谱抑菌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17)
.
|
[4] | 孟雷明,李燕,尹佳,张升利. 大连市普兰店湾污损生物调查[J]现代农业科技, 2012,(05)
.
|
[5] | 潘志崇,刘云,孙平跃. 铜、锌离子对尾草履虫的急性毒性试验[J]水产科学, 2005,(10)
.
|
[6] | 张明明,赵文,于世超. 我国海洋污损生物的研究概况[J]水产科学, 2008,(10)
.
|
[7] | 高运华,李建军. 微生物粘膜对海洋大型污损生物附着的影响[J]材料开发与应用, 1999,(04)
.
|
[8] | 刘姗姗,严涛. 海洋污损生物防除的现状及展望[J]海洋学研究, 2006,(04)
.
|
[9] | 严涛,曹文浩. 黄、渤海污损生物生态特点及研究展望[J]海洋学研究, 2008,(03)
.
|
[10] | 王晓波,魏永杰,龙绍桥. 上海芦潮港海域污损生物的分布特征及生态特点[J]海洋学研究, 2011,(03)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 孔亚广,席维,郑松. 超声波防除海洋污损生物研究[A]2013年全国功率超声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13
.
|
[2] | 胡煜峰,黎祖福,严涛,李鑫渲,曹文浩,罗文佳,程志强. 中国沿海无柄蔓足类研究进展[A]热带海洋科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七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及摘要汇编[C], 2013
.
|
[3] | 魏虎进,刘静,刘录三,蔡文倩,林岿璇,周娟,王瑜. 我国海水水质基准构建——以锌为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光大环保优秀论文集(2014)[C], 2014
.
|
[4] | 魏虎进,刘静,刘录三,蔡文倩,林岿璇,周娟,王瑜. 我国海水水质基准构建——以锌为例[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九章)[C], 2014
.
|
[5] | 陈翰,陈忠,颜文,李亮,刘建国,黄蔚霞,刘贞文. 汕头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输运趋势[A]福建省海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 201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