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3 条
[1] 高红霞. 我国区域气候变化的统计降尺度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 2011 .
[2] 吴燕珠. 不同海域异常模对中国地区冬季气温异常影响的诊断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1 .
[3] 孙莉. 抗旱性狗牙根属植物的筛选及综合评价[D]海南大学, 2011 .
[4] 刘艳. 额尔齐斯河及邻近内陆河流域浮游植物生态学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 2011 .
[5] 马守存. 西北冷空气对高血压疾病影响机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 .
[6] 张岳军. 2009/2010冬季中国气温异常及其对海表温度的遥响应[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 .
[7] 何杰. 高温热浪诊断分析及应用[D]东华理工大学, 2012 .
[8] 徐振亚. 中国区域性高温事件的模拟和预估[D]南京大学, 2012 .
[9] 李翔.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湖北省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2 .
[10] 代勇. 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2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黎治华. 基于MODIS反演重构时间序列数据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
[2] 郑江坤. 潮白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对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3] 章大全. 中国年代际干旱趋势转折及预测[D]兰州大学, 2011 .
[4] 陈威霖. 基于多模式和降尺度结合的中国区域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 .
[5] 刘殿君. 极端干旱区泡泡刺群落土壤呼吸对增雨的响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 .
[6] 时晓曚. 中高纬海洋对中国东北部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4 .
[7] 常燕. 高精度紧致平流算法的应用和区域天气精细化数值预报试验[D]兰州大学, 2011 .
[8] 朱大运. 青藏高原不同地区典型冰川厚度变化研究[D]西南大学, 201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3 条
[1] 苑跃,赵晓莉,陈中钰,刘宵,吕结,李宏. 四川50年来平均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2,(04) .
[2] 吴建梅,孙金森,陈林祥,马英洁,徐桂华. 山东诸城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2,(22) .
[3]Changes to the Natural Regional Boundaries in China During 1961-2007[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1,(04) .
[4] 杨东,郭素荣,李俊芬. 恩施地区近54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04) .
[5] 陈廷芝,古月,尤莉,丁晓华. 2009/2010年内蒙古冬季低温特征及成因分析[J]干旱区研究, 2012,(01) .
[6] 陈峰,袁玉江,魏文寿,范子昂,喻树龙,张瑞波,张同文,尚华明. 树轮记录的酒泉近240a来6~9月气温变化[J]干旱区研究, 2012,(01) .
[7] 陈少勇,乔立,林纾,夏权. 北非射出长波辐射(OLR)异常对中国西部秋季降水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12) .
[8] 邓振镛,刘文婧. 对搞好农用气象服务的思考[J]干旱气象, 2009,(04) .
[9] 黄廷炎,邱泉成. 海温对春季冷暖环流的遥相关及影响我国南方春温的过程[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1,(01) .
[10] 邓振镛,闵庆文,张强,李文华,刘兴士,王礼先,卢琦,李世东,曹建华,徐金强. 中国生态气象灾害研究[J]高原气象, 2010,(03)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 条
[1] 吴昊旻,王红雷,杨爱琴. 气温对长三角地区季节变化的影响分析[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 2011 .
[2] 王咏梅. 山西冬季气温异常的气候特征及对海温异常的响应[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 2010 .
[3] 马锋敏,何拥凤,张超美,唐传师. 江西省冬季气温异常与全球海温的关系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 2011 .
[4] 时晓曚,孙即霖,吴德星. 日本海秋季SST异常对中国东北冬季降水、气温异常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7第三届研究生年会[C], 2011 .
[5] 邓振镛,张强,赵红岩,王润元,史志娟,方建刚,李林,李艳春. 气候暖干化对西北四省区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及调整方案[A]S5 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C], 2012 .
[6] 王石成,曹新星,许茂利,应伟国,尹先龙. 中国南方雪灾与海温相关关系初探[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 2012 .
[7] 薛羽君,白爱娟,薛林强. 四川盆地降水日变化的个例模拟与诊断分析[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 2012 .
[8] 吴昊旻,陈惠芬,何凯玲. 丽水市1953—2010年气温变化对四季长度的影响[A]第九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 2012 .
[9] 王芬,曹杰,唐浩鹏,杨若文,张强宜. 前期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贵州夏季降水的影响[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2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 2013 .
[10] 陈城,谷德高. 不同气候季节划分标准在非城市化影响区的比较性研究——以武汉市黄陂区气象站为例[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5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C],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