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3 条
[1] 彭城宇. 罗非鱼片冰温气调保鲜工艺及其货架期预测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2] 李莉. 高血糖激素(CHH)在对虾渗透调节和血糖代谢中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1 .
[3] 张世水. 江西省中华鳖种质状况调查及群体遗传多样性[D]南昌大学, 2011 .
[4] 阳习龙. MBR和常规污水处理工艺中除磷菌种群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 2010 .
[5] 肖广侠. 无特定病原中国对虾的培育技术[D]上海海洋大学, 2011 .
[6] 朱方建. 凡纳滨对虾—草鱼混养模式的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 2011 .
[7] 余根鼎. 凡纳滨对虾养殖塘水环境质量演变规律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 2011 .
[8] 辛静静. 凡纳滨对虾AMY、CTSL基因SNPs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9] 刘倩. 微量铜离子对SBR中微生物种群结构影响的分析[D]天津大学, 2012 .
[10] 马瑶. 贫营养条件下微生物种群结构的演替与分析[D]天津大学, 2012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李嘉尧. 红螯光壳螯虾亲虾脂类营养需求及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
[2] 董世瑞. 形态标记与微卫星标记在中国对虾遗传选育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6 .
[3] 张庆利. 中国明对虾免疫系统中抗氧化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7 .
[4] 李可. 对虾养殖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和微生态制剂的研究与应用[D]厦门大学, 2007 .
[5] 何玉英. 中国对虾生长性状和对高氨氮和高pH抗性的基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9 .
[6] 刘淮德. 应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方法研究对虾肠道细菌组成及其变化规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0 .
[7] 初冠囡. 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微卫星标记筛选及遗传连锁图谱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 2012 .
[8] 闫法军.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养殖池塘生态系统微生物结构与功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3 .
[9] 于洋. 凡纳滨对虾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5 条
[1] 蒋建文,林文辉,王亚军,石存斌,潘厚军,吴淑勤. 应用DGGE技术比较池塘人工生物膜与水体微生物多样性差异[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1) .
[2] 凌云,王辉,魏华,顾佳洁. PCR-DGGE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及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2) .
[3] 方春林,贺刚,余智杰,张燕萍,王庆萍,邓勇辉. 蛋白质、维生素E和Se对克氏原螯虾性腺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2,(18) .
[4] 侯文杰,臧维玲,刘永士,张煜,杨明,侯文彬,戴习林,丁福江. 室内凡纳滨对虾养殖密度对水质与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0,(02) .
[5] 李云峰. 家系选择在水产动物养殖中的应用[J]北京水产, 2007,(05) .
[6] 关晓燕,周遵春,姜冰,董颖,汪笑宇,姜北,杨爱馥,陈仲,王摆,孙大鹏. DGGE分析不同盐度仿刺参养殖环境中菌群多样性[J]水产科学, 2011,(05) .
[7] 刘淮德,王雷,王宝杰,刘梅,蒋克勇,张国范. 应用PCR-DGGE分析南美白对虾肠道微生物多样性[J]饲料工业, 2008,(20) .
[8] 凌云,张饮江,李娟英,何培民,董悦,马海峰. 生态修复对陆域养殖水体污染控制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 2012,(05) .
[9] 毕香梅,郁二蒙,谢骏,王广军,余德光. PCR-DGGE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 2011,(02) .
[10] 黄忠,林黑着,黄建华,杨其彬,温为庚,陈旭,周发林,江世贵. 5个斑节对虾家系体长和体重的关系[J]广东农业科学, 2011,(0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何夙旭,周志刚,姚斌,白东清. 3种DNA提取方法对养殖池塘不同生境菌群PCR-DGGE分析的影响[A]饲用酶制剂开发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