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越潇. 考虑行波效应及土层非均质性的隧道纵向反应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2 条
[1] 陈龙伟. 土体弱化与地震动关联性理论及相互作用规律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1 .
[2] 秦立科. 非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及其在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 2010 .
[3] 赵宝友. 大型岩体洞室地震响应及减震措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9 .
[4] 皇民. 浅埋双洞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9 .
[5] 徐炳伟. 大型复杂结构-桩-土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 2010 .
[6] 刘妮娜. 地裂缝环境下的地铁隧道—地层地震动力相互作用研究[D]长安大学, 2010 .
[7] 黄胜. 高烈度地震下隧道破坏机制及抗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10 .
[8] 张玉敏. 大型地下洞室群地震响应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10 .
[9] 张晶. 结构体系失效概率计算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0 .
[10] 耿萍. 铁路隧道抗震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7 条
[1] 谢小鱼,龚智辉,周光裕. 单拱大断面偏压隧道衬砌模型试验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2] 周栋梁,华强. 大跨度拱桥吊装施工线形控制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9,(06) .
[3] 孟凡超,袁晓铭,孙锐. 地震动有效幅值不对称性特征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2,(01) .
[4] 韩锡勤,徐学勇. 地下隧道工程抗震分析方法综述[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0,(S2) .
[5] 孟凡超,郭鑫. 地震动特征的统计分析[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1,(03) .
[6] 胡建平,刘亚莲. 复杂环境条件下交叉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3,(03) .
[7] 崔臻,盛谦,刘加进,冷先伦. 高山峡谷地区洞室群工程区域地下地震动参数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3,(03) .
[8] 邓涛,章仕灵,姚金梅,黄明. 考虑地震作用的山岭隧道空洞加固方案优化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3,(03) .
[9] 高智能,卓卫东,谷音. 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现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10] 余志武,邬亮,国巍,刘汉云. 高速铁路客站站厅层钢桁架竖向地震振动台试验模型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3,(05)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左双英,肖明. 映秀湾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群三维非线性损伤地震响应数值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 2009 .
[2] 王新征,陈剑杰,邹广平,王青海. 深埋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抗震分析[A]第三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
[3] 王新征,陈剑杰,邹广平,李萍. 探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原则[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 2010 .
[4] 陈国兴,左熹,杜修力. 土-地下结构体系地震反应的简化分析方法[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