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7 条
[1] 王妍. 辽宁省产业用水变化驱动效应分解与时空分异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 2010 .
[2] 刘玉玉. 沈阳市城区地下水系统优化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0 .
[3] 赵嘉琪. 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4] 王新鲜. 县域水资源使用权的动态分配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 2011 .
[5] 杨志耕. 基于CVM的井冈山和三清山森林游憩资源价值评估与对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6] 揭秋云. 海南省旅游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海南大学, 2011 .
[7] 毛宇轩. 转型荒地水权和产权制度下的农户行为差异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0 .
[8] 张娥. 地震灾后重建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黑龙江大学, 2011 .
[9] 甘小艳. 干旱对鄱阳湖湿地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 2011 .
[10] 薛冰. 基于系统动力学和系统优化的水资源承载力分析[D]东华大学, 2012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3 条
[1] 雍会. 农业开发对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影响及对策研究[D]石河子大学, 2011 .
[2] 陈辞. 中国农业水利设施的产权安排与投融资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1 .
[3] 张冬梅. 物权法视野下的林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1 .
[4] 王滨. 黑龙港地区水土资源综合质量评价与耦合协调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2 .
[5] 安歌军. 煤炭资源价值及其延伸研究[D]西北大学, 2012 .
[6] 王红雷. 基于3S技术的干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3 .
[7] 桂春雷. 基于水代谢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4 .
[8] 韩君. 生态环境质量约束条件下能源资源性产品定价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 2014 .
[9] 李小燕. 陕南汉江水源地土地利用时空动态与生态效应测评[D]陕西师范大学, 2014 .
[10] 曹连海.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灌区农业节水潜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1 条
[1] 李鸿雁. 宁夏黄河水权转换农业风险补偿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24) .
[2] 楚波,金凤君. 综合功能区划的区域实践——以东北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 2007,(06) .
[3] 张芳怡,濮励杰,邢志远,丁蕾,彭补拙. 中国资源地理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地理科学进展, 2010,(05) .
[4] 张士锋,孟秀敬. 粮食增产背景下松花江区水资源承载力分析[J]地理科学, 2012,(03) .
[5] 张建兴,马孝义,赵文举,王波雷,王术礼. 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分析——以山西、陕西、宁夏、甘肃4省为例[J]干旱区研究, 2009,(01) .
[6] 刘喜梅,温桂芳. 二元价值容介态观下的能源价值体系研究[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2012,(01) .
[7] 王长建,张小雷,杜宏茹,汪菲. 开都河-孔雀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分析[J]冰川冻土, 2012,(04) .
[8] 张军,张仁陟,周冬梅.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疏勒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草业学报, 2012,(04) .
[9] 姜锋,王丽霞,孙烨. 陕北延河流域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J]地下水, 2012,(04) .
[10] 王丽霞,任志远,刘招,马闹闹,赵宇君. 基于GIS的陕西省水资源潜力及承载力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