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8 条
[1] 彭浩. 秦巴山区虎杖中产白藜芦醇(苷)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杨杰. 利塞膦酸钠原料药中有关物质的鉴定及其溶解度研究[D]郑州大学, 2010 .
[3] 贾美玲. 浆果类水果生物活性成分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 2010 .
[4] 罗丽媛. 葡萄细胞系白藜芦醇的合成动态及其代谢调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5] 姜瑞清. 花生根中白藜芦醇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 .
[6] 戴梓茹. 花生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白藜芦醇及动力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 .
[7] 王芍. 葡萄籽糖蛋白的提取纯化及免疫活性研究[D]西北大学, 2011 .
[8] 陈倩倩. 白藜芦醇乳脂体的研究[D]河南大学, 2011 .
[9] 任瑞. 重庆地区四种鲜食葡萄品质和白藜芦醇的相关性研究[D]西南大学, 2011 .
[10] 李占娟. 花生红衣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部位抗氧化与抑菌活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彭彬. 两种具有抗菌活性的药物阿扑西林和木犀草素的合成与纯化的相关研究[D]浙江大学, 2009 .
[2] 王治平. 探讨“黄芪—葛根”药对配伍规律对药效物质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3] 王海钠. 人UGT2B7和UGT1A9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一些药物选择性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的影响[D]浙江大学, 2011 .
[4] 向海艳. 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分离纯化研究[D]中南大学, 2005 .
[5] 王锋. 黑花生衣色素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7 .
[6] 毛治博. 腰果酚催化加氢研究[D]郑州大学, 2010 .
[7] 唐忠海. 桑叶功能成分的分离及其水提物对Ⅰ-糖尿病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D]中南大学, 2012 .
[8] 李莉. 不同道地产区大黄资源现状与药材质量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3 条
[1] 刘常金,杨婷,杨家森,赵琤. 花生壳中白藜芦醇的超声提取及HPLC检测[J]安徽农业科学, 2009,(28) .
[2] 张景亚,李朋伟,仝艳,王宪龄. 超声波辅助提取花生衣中的白藜芦醇[J]安徽农业科学, 2011,(19) .
[3] 任彦荣,吴洪斌. 白藜芦醇的检测手段及药理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12,(02) .
[4] 张庆田,杨玉平,宋润刚,孟庆国,柳树有,沈育杰. 山葡萄发酵酿酒皮渣中原花青素、白藜芦醇和葡萄籽油含量测定分析[J]北方园艺, 2011,(18) .
[5] 张连水,聂志矗,赵晓辉,张荣香,李晓苇,李光. 表儿茶素类单质红外光谱特性研究[J]茶叶, 2009,(03) .
[6] 史先敏,严泽民,谢静红,周华锋,何宏轩,段明星. 白藜芦醇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 2011,(03) .
[7] 田浩,刘玉,夏禄华,祖元刚,杨磊,张琳. 匀浆法提取花生植株中白藜芦醇[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8,(03) .
[8] 宋宏新,传娟娟,刘静. 虎杖中白藜芦醇的酶法制备[J]西北植物学报, 2010,(12) .
[9] 杨津,杨霰霜,段中余,朱令之. 化学试验设计及优化方法的发展与应用[J]广东化工, 2010,(10) .
[10] 单辉君,张名位,张瑞芬,池建伟,张雁,魏振承,唐小俊. 花生红衣抗氧化活性物质不同提取工艺的比较[J]广东农业科学, 2006,(1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刘娟,刘春生,魏胜利. 大黄药效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WHO中药材鉴定方法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