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 条
[1] 李华丽. 不同生育期烤烟翠碧一号应对磷胁迫的生理响应[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2] 孟国花. 不同氮磷钾水平对盐胁迫下甜高粱生长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 2012 .
[3] 任勇. 饲草玉米生物学特性及饲用营养价值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6 .
[4] 陈柔屹. 不同栽培条件下玉草1号产量和品质的动态变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7 .
[5] 刘洁. 豆秸、饲用甜高粱饲喂绵羊效果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9 .
[6] 游敏. 新型高粱SBX的再生与能值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9 .
[7] 焦剑. 新型高粱SBX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9 .
[8] 郭涛. ~(60)Coγ辐照对不同甜高粱品种的诱变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9] 罗利红. 密度及氮磷钾肥料配施对甜高粱含糖量和生物产量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 2012 .
[10] 武海栋.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甜高粱栽培技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牟锦毅. 四川发展农区牧草的关键技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4 条
[1] 张华文,秦岭,杨延兵,管延安,王海莲. 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甜高粱生物性状与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 2008,(07) .
[2] 葛江丽,姜闯道,石雷,谷卫彬,张金政,任大明. 甜高粱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6,(22) .
[3] 林长松,吴娜,李峻成,刘吉利. 施氮量对甜高粱光合特性·糖分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7) .
[4] 王保全,左福元,曾兵,郑培霞. 不同行距播种方式对大力士甜高粱生产性能的影响——以三峡库区石漠化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10,(30) .
[5] 赵祥,高文俊,朱慧森,董宽虎. 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整合优化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1,(02) .
[6] 董朝霞,卢小良,解新明,张巨明,张建国. 华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2,(01) .
[7] 解新明,张向前,江院,董朝霞. 草业科学专业开设草资源学课程的必要性及教学体会[J]现代农业科技, 2012,(03) .
[8] 何云丽,苏德荣,刘自学,刘艺杉. 不同修剪高度下日本结缕草叶面积指数与密度的关系[J]草地学报, 2009,(04) .
[9] 王晓娟,刘竞,金樑. 以草业学科为例探讨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挑战和应具备的科学素质[J]草业科学, 2005,(09) .
[10] 张丽娟,刘鹏,张玉芹,于华荣,赵志强,李庆会,李景欣. 牧草育种学课程改革效果[J]草业科学, 2008,(02)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陈柔屹,任勇,唐祈林,荣廷昭. 种植密度对玉草1号产量、品质的影响[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