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6 条
[1] 刘金婷. 多陆面模式、多驱动场对新疆地区陆面过程模拟研究及结果集成[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2] 王润元. 中国西北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兰州大学, 2010 .
[3] 解静.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的观测研究[D]兰州大学, 2010 .
[4] 李文金. 亚高寒草甸弃耕地恢复演替过程及其生态学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 2010 .
[5] 曾和平. 金沙江支流龙川江流域河流输沙特征及其对气候和地表覆被变化的响应[D]昆明理工大学, 2009 .
[6] 黎治华. 基于MODIS反演重构时间序列数据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
[7] 边振. 基于遥感技术的荒漠化监测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8] 马利邦. 敦煌市生态环境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 2011 .
[9] 杨雨华. 半干旱地区兰州百合对地膜覆盖和施肥的生态学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 2011 .
[10] 刘铁冬. 四川省杂谷脑河流域景观格局与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67 条
[1] 刘彩红,余锦华,王黎俊. 近44年青海东部农业区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1) .
[2] 安光辉,刘运华,郭连云,毛万珍. 1961~2007年共和盆地气温和降水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7) .
[3] 朱元福,田辉春. 青海省共和地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1) .
[4] 彭江良,卢英,易实,张越,黄文军. 新疆南疆4月气温异常的同期环流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6) .
[5] 张学艺. 基于EOS/MODIS的几种植被指数[J]安徽农业科学, 2009,(26) .
[6] 晓兰,延军平.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5) .
[7] 伏洋,张国胜,李凤霞,刘宝康. 青藏高原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安全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5) .
[8] 于健龙,石红霄. 草原毛虫对高寒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及土壤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9) .
[9] 姚付龙. 天山北坡东部地区近47a来气温和降水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0,(27) .
[10] 陈海波,严华生,苏发奋,杨继祖,鲁统亮. 宁夏年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0,(3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5 条
[1] 李均力,包安明,方晖,杨辽. 近期亚洲中部高山地区湖泊水位变化的时空特征[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 2011 .
[2] 张友姝,张恒德,倪娜. 新疆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及北极涡与阻塞高压对其的影响[A]2008年北京气象学会科技优秀论文集[C], 2008 .
[3] 王顺德,王进,张洪,魏琳,毛炜峄,张建岗,王福勇,沈永平. 塔里木河流域2003年“四源一干”河川径流及输水运行分析[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 2008 .
[4] 王富华,曾新中,庞旭卿,刘建涛. 全球变暖对黄土高原地区再造山川秀美工程的影响[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 2007 .
[5] 陈贞宏,虞苏青,杨益,杨忠明. 安顺市2009~2010年重大干旱事件及近49a干旱气候变化特征分析[A]贵州省气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0 .
[6] 陆亦农,宋艳华,吴纯渊. 艾比湖周边土地沙化主要影响因素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 2010 .
[7] 陈永金,袁峡,吐尔逊古丽,买买提,李卫红. 中国干旱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保护研究综述[A]海峡两岸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 2007 .
[8] 王文毅,黄敏,李长军,王建源,薛小萍,杨洪昌. 山东省主要农林作物气象指标及农业气候区划研究[A]山东省重点学术研究成果(2008)[C], 2009 .
[9] 李智嘉,田武文,黄祖英,胡春娟. 目前渭河洪灾的症结分析[A]陕西省气象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5 .
[10] 高蓓,张树誉,景毅刚,颜胜安. 陕西降水量的跃变特征及对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A]陕西省气象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