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刘海波. 工业用户能效在线监测终端的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 2015 .
[2] 段雅洁. 城镇区域供热负荷时空预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 条
[1] 石峰. 集成GUD系统的低能耗建筑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1 .
[2] 梁传志. 夏热冬暖地区办公建筑能耗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 2011 .
[3] 曹荣光. 区域供冷多级泵系统能效研究[D]天津大学, 2011 .
[4] 韩莹. 寒冷地区住宅建筑物综合热惰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 2011 .
[5] 牛犇. 绿色建筑开发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 2011 .
[6] 李建光. 小框体复合外墙保温隔热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郑州大学, 2012 .
[7] 颜永民. 建筑冷热源系统自适应优化控制模型的研究[D]湖南大学, 2007 .
[8] 王海燕. 复合墙体热工特性与能耗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
[9] 李建立. 新型聚合物基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 2009 .
[10] 赵靖.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诊断与评价技术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 2010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6 条
[1] 吕思强,永村一雄,井川憲男. 中国采暖与空调负荷的分布特征及与外界影响要素的关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0,(02) .
[2] 张虎. 安徽省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3] 李仕国,王烨. 中国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措施概述[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02) .
[4] 方定琴,张浩,吴开亚. 上海市民用建筑能耗的估算与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2,(06) .
[5] 赵明岚,邱剑. 节能保险产品创新[J]保险研究, 2009,(03) .
[6] 王芳. 安徽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障碍及对策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 2011,(27) .
[7] 陆歆弘. 城市居民居住节能行为与意识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 2012,(03) .
[8] 史翔,高莉. 豫东地区新农村建设中节能建筑的现状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1) .
[9] 刘畅,张永坚,李然然. 公共建筑用电能耗的数据采集技术研究[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11,(10) .
[10] 王瑛,纵玉金. 兰州地区办公建筑采暖空调能耗模拟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 2009,(1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 条
[1] 陈恒亮,李永安,杜洪范. 济南地区夜间通风节能效果分析[A]2007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
[2] 刘涛,杨柳,刘大龙. 西安市大型办公写字楼类建筑能耗调查与分析[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8 .
[3] 葛敏,马智刚,郭军华. 无线传感网络在空调能耗监测系统中的应用[A]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8 .
[4] 童莉葛,王立,尹少武,张俊霞. 北京市居民供暖与制冷现状调研[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9 .
[5] 张涛,刘晓华,赵康,江亿.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应用性能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文集[C], 2010 .
[6] 朱磊,何天褀,陆桢,资晓琦,刘俊跃,刘鹏. 广州市某办公建筑能耗模拟与因素分析[A]2007年西南地区暖通空调及热能动力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
[7] 林森,李玲,付刚,龙恩深. 重庆某政府办公楼能耗审计实例分析[A]2007年西南地区暖通空调及热能动力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
[8] 曹晓庆,郑洁. 重庆市政府办公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分析[A]2007年西南地区暖通空调及热能动力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
[9] 唐承财,钟林生,成升魁. 国内外服务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研究进展[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 2013 .
[10] 汪滔,刘谨. 温州市经适房小区住宅用电量初探[A]第八届长三角电机、电力科技分论坛论文集[C],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