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 条
[1] 米合古丽·热合木提. 不同水肥处理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 2010 .
[2] 徐成寅. 播期和基本苗对泰农1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3] 杨健. 不同播期与密度对小麦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4] 梁艳. 江淮历代小麦主栽品种生产力与氮肥效率的比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5] 张甲元. 两类不同小麦品种花后群体生理特性和物质积累运转规律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11 .
[6] 张小丽. 2BXJF-12型小麦播种机的试验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6 .
[7] 胡焕焕. 播种期和密度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调控效应[D]河北农业大学, 2008 .
[8] 张春丽. 丰产栽培条件下不同类型小麦生育特性和产量品质及播期调节效应[D]河南农业大学, 2009 .
[9] 张灿军. 小麦冬春性鉴定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10] 杨桂霞. 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对若干栽培措施的反应[D]扬州大学, 2010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代兴龙. 协同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群体构建途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4 .
[2] 王永华.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下冬小麦根群构建与水氮利用及产量的关系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14 .
[3] 吴兵. 旱地一膜两年用胡麻农田生态效应及增产机理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4 .
[4] 卢殿君. 华北平原冬小麦高产高效群体动态特征与氮营养调控[D]中国农业大学, 2015 .
[5] 李周晶. 华北平原不同水肥及栽培模式下的农田氮素损失及水氮利用效率定量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 201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4 条
[1] 刘耀. 淮麦29在淮阴区砂潮土田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20) .
[2] 王兴龙. 济麦22在淮安市的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23) .
[3] 石广跃. 淮安市晚播稻茬麦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01) .
[4] 庾跃东,李必忠. 淮安市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12) .
[5] 方元林. 淮麦19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12) .
[6] 陈莉,左爱华. 淮麦30在淮安市清浦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24) .
[7] 刘正平. 淮麦22在淮安市淮阴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13) .
[8] 闵红星,曹锦华,张小红,郭迎红,陈莉. 冬小麦春播的特征特性及保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22) .
[9] 陈新,张永进,石广跃. 淮安市稻田套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23) .
[10] 赫莲香. 小麦高产栽培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