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 条
[1] 杨庆晓.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分析[D]吉林大学, 2011 .
[2] 刘迢迢. 大鼠前额叶皮层多通道局部场电位和锋电位的频谱相干对工作记忆事件的编码[D]天津医科大学, 2011 .
[3] 刘庆梅. 大鼠背根神经节膜联蛋白A2和β5微管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D]山东大学, 2011 .
[4] 戴雄伟. 氟哌利多持续硬膜外镇痛对Q-Tc的影响[D]苏州大学, 2003 .
[5] 胡玉红. 兔氯胺酮—氟哌啶复合麻醉的实验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5 .
[6] 毛一朴. 3.0T MRI血管成像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D]广西医科大学, 2009 .
[7] 张国转. 恩再适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评价[D]山东大学, 2009 .
[8] 谭海波.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海马NF-κB TNF-α及NOS的表达变化[D]山东大学, 2010 .
[9] 杨文静. 多通道LFPs-Spikes时变频谱相干及其对工作记忆事件编码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 2010 .
[10] 刘圆圆. BDNF通过mTOR信号通路上调CCI大鼠脊髓背角NR2B的表达参与神经痛的维持[D]中南大学, 2012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周海洋. 外周神经损伤对中枢核团的影响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外周神经损伤后中枢逆行性病变的可行性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
[2] 焦志华. 氟哌利多、丙泊酚和氯胺酮对大鼠海马神经元Na~+通道电流的作用[D]复旦大学, 2003 .
[3] 田浩. 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与机制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3 条
[1] 吴桂章,连戈,蔡伟,郭宝峰,王立君. 食管癌手术无水酒精肋间神经阻滞止痛56例[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9,(03) .
[2] 焦志华,庄心良,唐俊,徐国辉,陈猛. 氟哌利多对大鼠海马锥体细胞钠通道电流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3,(09) .
[3] 黎光明,许小明.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 2013,(06) .
[4] 张翠英,杨宏,王珏,李慧. 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S8) .
[5] 周友龙,付杰娜,黄赢章,李亚峰. 穴位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08) .
[6] 段玲燕,肖涵,袁燕,阳彦,杨春雷,戴晓畅.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06) .
[7] 邓略初,梁锐枝. 氟哌利多不同给药途径对硬膜外镇痛恶心、呕吐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 2012,(07) .
[8] 戴雄伟,范圣登,沈志忠. 氟哌利多用于持续硬膜外镇痛对Q-T间期的影响[J]江苏医药, 2005,(01) .
[9] 何睿林,蒋宗滨. 老年人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08,(23) .
[10] 周松,李世根,刘永刚,刘希琴. 钠离子通道及其作用药物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 2008,(07)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刘敬响,周成华,武玉清.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A]全国第一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暨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论文汇编[C],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