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39 条
[1] 韩英鹏. 多环境、多遗传背景下不同发育时期大豆籽粒重的QTL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 .
[2] 李慧娥.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抗白粉病株系白河-35-1转录因子基因(WRKY)表达与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3] 刘福利. 海带群体遗传分析及叶片长、宽性状QTL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1 .
[4] 刘怀华. 玉米异交不亲和基因Ga1-S的遗传定位及其过程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5] 杨慧. 云南糯稻遗传多样性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 2011 .
[6] 张超凡. 湖南甘薯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南大学, 2010 .
[7] 肖礼华. 鸡CRBPs基因家族克隆、表达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8] 李伟忠. 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与表型性状关联分析及分子ID构建[D]东北农业大学, 2011 .
[9] 彭薇.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微卫星标记的开发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 2011 .
[10] 王大玮. 杜仲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重要性状的分子标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14 条
[1] 陈凌云,刁英,杨新笋,胡中立.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甘薯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 2006,(09) .
[2] 朴红梅,李万良,张英,穆楠. 分子标记在玉米抗旱育种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 2008,(11) .
[3] 任敬雯. SSR标记及其在玉米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11) .
[4] 王勇,张元昶,方忠. SSR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7,(01) .
[5] 陈奇,李大林,符保龙,黄忆. 2对连锁杂合基因在分离重组中的熵变规律[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3) .
[6] 胡重怡,蔡刘体,郑少清. 分子标记在烟草育种中的应用与前瞻[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5) .
[7] 颜勇刚,任纬.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 .
[8] 谭华,郑德波,黄爱花,陈国品,吴永升,黄开健. 10个热带、温带玉米群体育种潜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8,(09) .
[9] 韩毅,陈威,谭静,番兴明. 分子标记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1) .
[10] 付伟,马小军,唐其,兰金旭. 我国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7)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兰进好,李新海,高树仁,张世煌,张宝石. 不同生态环境下玉米产量性状QTL分析[A]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4 .
[2] 刘玉梅,方智远,李志琪,王雪,庄木,杨丽梅,张扬勇,孙培田. 与甘蓝细胞核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连锁的SSR标记[A]蔬菜分子育种研讨会论文集[C], 2004 .
[3] 匡猛,杨伟华,许红霞,王延琴,周大云,冯新爱,王俊芳. 分子标记技术在棉花品种鉴定上的研究进展[A]中国棉花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汇编[C], 2008 .
[4] 姚文华,陈洪梅,谭静,徐春霞,番兴明. 生物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C], 2006 .
[5] 韩瑞丽,李建群,康相涛,陈宏. 浅谈单核苷酸多态性、单倍型及连锁不平衡[A]中国家禽科学研究进展——第十四次全国家禽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9 .
[6] 王晓明,蒋锋,刘鹏飞,张姿丽,陈青春. 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研究[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 2012 .
[7] 韩俊岩,李柱刚,邹伶威,王珣,李晓娟. 美洲南瓜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引物筛选[A]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3 .
[8] 李雅男,袁迎迎,粱云,冯慧颖,徐雷锋,袁素霞,刘春,明军. 百合杂交子代真实性鉴定研究进展[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3)[C],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