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4 条
[1] 赵妍娟. 酿醋工艺转化野葛根成分的营养学评价[D]郑州大学, 2010 .
[2] 周园. 抗癌散抗肿瘤活性物质皂苷类成分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0 .
[3] 高恬恬. 中药指纹图谱及组分高效分离纯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1 .
[4] 周宝珍. 绞股蓝多糖的提纯、结构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1 .
[5] 蔡少华. 酯型茶黄素酶促水解形成简单茶黄素的条件优化及相关性能评价[D]湖南农业大学, 2011 .
[6] 烟利亚. 红龙果红色素稳定性及生物活性研究[D]集美大学, 2011 .
[7] 张倩. 野葛根饲喂奶牛的适宜性评价[D]郑州大学, 2011 .
[8] 施文婷. 姜黄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 2011 .
[9] 潘健. 液相凝胶色谱仪机械系统与控制系统的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 2011 .
[10] 杨娜. 槐米提取物槲皮素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的研究[D]桂林医学院,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 条
[1] 蔡淑娴. EGCG与和厚朴酚延缓衰老分子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0 .
[2] 杨新河. 普洱茶色素提取、分级及生物活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1 .
[3] 闫峻. 板蓝根和亚麻籽化学成分研究及活性评价[D]吉林大学, 2011 .
[4] 张硕. 乾坤宁抗肿瘤的药效学和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 .
[5] 张岩. 葛根组分库的建立及雌激素活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5 .
[6] 曾桂凤. 复方丹参配伍的化学物质基础和药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6 .
[7] 张彩宁. 中药虎杖雌激素活性成分及其物质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6 .
[8] 罗娅君. 大叶金花草化学成分的研究[D]四川大学, 2006 .
[9] 王莉. 天麻化学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7 .
[10] 陈玉琼. 藤茶中黄酮、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分离、降血脂作用及藤茶安全评价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6 条
[1] 王雪梅,陈利华,施文婷. 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光稳定性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2] 钟英英,黄晓畅,陈世益. 姜黄素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34) .
[3] 刘朝霞,陈海光,刘丽微. 山茶油提取方法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1,(10) .
[4] 陈斯玮. 地榆鞣质的渗滤提取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14) .
[5] 郑艳. 浅谈中药的创新选题[J]安徽医药, 2003,(04) .
[6] 傅冬和,毛清黎,郑海涛,周晓彬. 茶色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茶叶通讯, 2003,(02) .
[7] 姜贵全,方桂珍. 地榆根中低聚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8,(01) .
[8] 梁立娟,庞新华,黄慧芳,黄锦媛. 固定栽培模式下年度间不同姜黄品种品质比较[J]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2,(02) .
[9] 魏青,张凌云,张灵枝. 酶工程在茶黄素制备上的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 2013,(04) .
[10] 袁磊,徐斌,张海霞,钱诗蕾,龚济钦,段雄,禹华旭. 以内质网应激浅谈糖尿病及其并发脑病的研究进展[J]解剖学研究, 2014,(05)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田雪莲,刘爱英,梁宗琦. 蛹虫草的研究近况及人工培育中的问题[A]生命科学与微生物专辑[C], 2004 .
[2] 韩洁,张呈. 斑蝥的临床应用[A]2007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
[3] 龙华. 分子生物学前沿[A]全国首届动物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4 .
[4] 王秀萍,张应根,游小妹,陈常颂. 基于提升保健功能的台式轻发酵乌龙茶日常冲泡工艺优化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