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 条
[1] 李一星. 番茄抗病毒相关基因的克隆与比较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 2010 .
[2] 赵芳. CPPU对小麦生长发育的生理生化及表观遗传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 2012 .
[3] 刘彦慧. TcLr19中TaNLR、TaNBS、TabZIP19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 2012 .
[4] 李淑凤. 小麦叶锈菌与TcLr19非亲和互作EST分析及TaRLP19、TaSTKC8克隆与表达[D]河北农业大学, 2012 .
[5] 刘雅辉. 23个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的SRAP多态性分析及Lr19的SRAP标记[D]河北农业大学, 2007 .
[6] 霍建飞. Ca~(2+)·CaM信使系统参与小麦抗叶锈病反应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8 .
[7] 冯丽娜. 粗山羊草抗叶锈性鉴定[D]河北农业大学, 2008 .
[8] 高士刚. 六个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mRNA表达差异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08 .
[9] 周军会. 马铃薯抗病同源序列系统进化分析及晚疫病抗病基因的克隆[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
[10] 付胜杰. 小麦与叶锈菌互作前后的MSAP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 2008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
[1] 曾兴权. 小麦抗条锈病种质的鉴定及其抗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和克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2] 张立荣. TcLr24小麦抗叶锈病相关基因的分离与功能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
[3] 陈观水. 甘薯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 2007 .
[4] 陈云芳. 小麦叶锈菌诱导TcLr19cDNA文库的构建与EST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 2007 .
[5] 徐强. 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抗白粉病的分子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 2007 .
[6] 阙友雄. 甘蔗与黑穗病菌互作的分子应答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8 .
[7] 闫红飞. 小麦抗叶锈基因Lr38、Lr45分子标记及抗病相关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 2009 .
[8] 柳凤. 杧果畸形病病原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杧果互作机制研究[D]广西大学, 201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高士刚,闫红飞,陈会娜,杨文香,刘大群. 6个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的cDNA-AFLP差异表达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6) .
[2] 李建嫄,张立荣,张娜,杨文香,刘大群. 利用VIGS技术分析TcLr19中TaSTKC8基因的抗叶锈性功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5,(05) .
[3] 付胜杰,王晖,冯丽娜,李星,王珅,杨文香,刘大群. 小麦与叶锈菌互作前后基因组甲基化模式分析[J]华北农学报, 2008,(04) .
[4] 霍建飞,宋水山,李星,杨文香,付胜杰,刘大群. Ca~(2+)·CaM信使系统参与小麦抗叶锈病反应的初步研究[J]华北农学报, 2008,(S2) .
[5] 张楠,王海燕,刘大群. 小麦STK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J]华北农学报, 2010,(05) .
[6] 费昭雪,陈祖静,曹支敏,刘莉丽. 叶锈菌对不同杨树品种叶片木质素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01) .
[7] 付胜杰,王晖,冯丽娜,孙一,杨文香,刘大群. 叶锈菌胁迫下的小麦基因组MSAP分析[J]遗传, 2009,(03) .
[8] 李星,李在峰,王海燕,刘大群,杨文香. 小麦叶锈菌与近等基因系TcLr41互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J]植物保护学报, 2009,(04) .
[9] 张楠,王海燕,刘大群. 小麦NBS类抗病基因同源cDNA序列的克隆与特征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