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5 条
[1] 杨梅. 小麦品种戊聚糖和若干品质性状及糯与非糯配麦馒头品质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2] 周其中. 生鲜湿面保质保藏技术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 .
[3] 张钟宇. 不同改良剂对速冻玉米饺子粉品质特性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1 .
[4] 高路. 西农979及远丰175的配麦配粉效应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5] 朱占华.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茎秆抗倒伏能力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6] 刘雪. 弱筋小麦籽粒品质对灌浆期弱光响应的定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7] 张贞彩. EMS诱变小麦M3籽粒鉴定及高抗性淀粉的初步筛选[D]广西大学, 2011 .
[8] 辛培尧. 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河西走廊春小麦品质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02 .
[9] 沈鹏. 水稻成熟期子粒碳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与品质关系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3 .
[10] 高振宇. 水稻稻米糊化温度控制基因——alk基因的精细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9 条
[1] 杨泽敏. 温度与施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籽粒发育的酶动态与显微结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3 .
[2] 杨学举. 小麦蛋白成分和淀粉特性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及品质改良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3] 盛婧.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淀粉形成及其与加工品质的关系[D]扬州大学, 2004 .
[4] 张巧杰. 直链淀粉检测方法与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5 .
[5] 王晨阳. 花后高温和干旱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加工品质及产量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 2005 .
[6] 舒小丽. 水稻糊化温度特性的理化基础与分子遗传学研究[D]浙江大学, 2006 .
[7] 陈华萍.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主要性状分析及其醇溶蛋白基因的分子克隆[D]四川农业大学, 2006 .
[8] 李友军. 氮、磷、钾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淀粉品质的调控效应[D]华中农业大学, 2005 .
[9] 张伏. 淀粉/玉米秸秆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仿生层构板材[D]吉林大学, 2007 .
[10] 覃鹏. 糯小麦粉的理化性质及添加比例对面包、中国干白面条和馒头品质的影响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6 条
[1] 钮力亚,杨学举,刘桂茹. 小麦淀粉性状与食品加工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2) .
[2] 黄婷,柴元爱. 小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效应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2) .
[3] 刘强,李佳佳,田建珍. 面粉品质参数对面制品品质的影响[J]包装与食品机械, 2011,(06) .
[4] 蔡泉,刘君,付连双,李卓夫. 小麦籽粒贮藏物质对加工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4,(06) .
[5] 刘佳,陈玲,李琳,李晓玺,苏健裕. 小麦A、B淀粉凝胶质构特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1,(06) .
[6] 毛海锋,吴卫国,肖华西. 大米淀粉的糊化特性研究[J]广西轻工业, 2009,(03) .
[7] 曾婷婷,张立彦. 甜味料和亲水胶体对酸改性淀粉凝胶粘度及质构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 2011,(12) .
[8] 刘桂玲,郑建利,田昌庚,柳洪娟,史春余,赵丰玲. 盐碱地甘薯块根粉糊化特性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13,(02) .
[9] 乔星,许凤,汤月昌,戎群洁,邵兴锋,王鸿飞. 奉化芋艿淀粉特性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 2014,(11) .
[10] 闵照永,汪雅馨,师玉忠. 基于耐高温α-淀粉酶处理面条制作最佳配方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 201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