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 条
[1] | 徐凤娇. 肥水运筹对两类冬小麦品种产量和加工品质的调控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
[2] | 刘培财. 保护性施肥对洱海北部农田氮素流失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
[3] | 李连鹏. 氮肥管理对寒地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 2011
.
|
[4] | 孟晓瑜. 底墒和氮磷用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形成、养分水分利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
[5] | 李可懿. 黄土高原旱地与豆科绿肥轮作和施氮对小麦产量及籽粒矿质养分的影响及其土壤学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
[6] | 崔昊. CO_2浓度和氮肥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
[7] | 孙健. 调控施肥下京郊蔬菜保护地氮素利用与平衡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
|
[8] | 王玲敏. 氮素调控对高产小麦干物质转移、氮素吸收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 2012
.
|
[9] | 曹敏旭. 全生育期增温下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 2012
.
|
[10] | 陈俊. 秸秆还田、氮肥和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 2012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 毕于运. 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
|
[2] | 郑志松. 氮磷营养及水分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2
.
|
[3] | 昝亚玲. 氮磷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养分利用及籽粒矿质营养品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
|
[4] | 段文学. 耕作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旱地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 2013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3 条
[1] | 茹淑华,张国印,孙世友,王凌,耿暖,陈贵今,张小龙. 河北省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变化及影响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4)
.
|
[2] | 程士斌,赵阳林,盛守龙,李卓夫. 春小麦穗分化不同阶段对小穗数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 2010,(22)
.
|
[3] | 王君杰,陈凌,王海岗,张盼盼,乔治军. 水肥耦合对糜子干物质运转和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4,(01)
.
|
[4] | 袁宁,孙振荣,蒲明,张鹏,王海鹏,薛莲. 氮肥后移对旱作玉米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 2015,(10)
.
|
[5] | 武金果. 河南省不同区域小麦氮肥应用效果及适宜施氮量研究[J]河南科学, 2013,(11)
.
|
[6] | 冯梦龙,翟丙年,金忠宇,王明英,贾亮,王朝辉. 冬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水氮调控效应[J]麦类作物学报, 2014,(01)
.
|
[7] | 杨万忠,牟思维,韩清芳,许卫娜,贾志宽,杨丽,杨宝平,杨海迪. 不同水分条件下平衡施肥对旱地冬小麦土壤硝态氮运移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10)
.
|
[8] | 李正鹏,冯浩,宋明丹. 关中平原冬小麦临界氮稀释曲线和氮营养指数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 2015,(10)
.
|
[9] | 茹淑华,耿暖,张国印,王凌,孙世友. 施用氮肥对太行山前平原区作物产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 2015,(05)
.
|
[10] | 邹晓锦,张鑫,安景文. 氮肥减量后移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1,(0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