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 条
[1] 王引. 柑橘溃疡病不同抗性类型生理差异比较及SA诱导的抗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程树平. 闽东油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0 .
[3] 何应会. 油茶优良无性系果实油脂转化期光合特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
[4] 饶成. 不同环境下几种叶面喷施处理对油茶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0 .
[5] 余伟. 油茶生态栽培模式和林下养分动态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6] 彭丽梅. 赣无油茶无性系幼树表型变异及光合生理特性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 2011 .
[7] 钱萍. 套种对油茶幼林的土壤理化性状及其生长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 2011 .
[8] 许洋. 不同栽培区域长林无性系油茶籽品质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0 .
[9] 陈宜木. 山茶属3种食用油植物苗期施肥效应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2 .
[10] 李利敏. 八种油茶蒲提取物活性物质研究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D]浙江大学, 201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
[1] 俞斌华. 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品种对黄矮根腐病(Embellisia astragali)的抗性评价[D]兰州大学, 2011 .
[2] 孙佩光. 广宁红花油茶种质特性与变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2 .
[3] 陈玉珍. 甜菜抗丛根病细胞生物学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 .
[4] 何志祥. 油茶树体调控模式与技术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
[5] 谢一青. 小果油茶种内类型划分、评价及亲缘关系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 .
[6] 胡玉玲. 普通油茶花发育和遗传转化体系构建初步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 .
[7] 左继林. 油茶高产无性系对干旱胁迫及抗旱措施的响应[D]南京林业大学, 201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0 条
[1] 黄开顺,陈国臣,李开祥,赵海鹄,曾祥艳. 油茶优树果实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 2010,(04) .
[2] 陈金艳,曾祥艳,廖健明,李开祥,梁建昆. 广西油茶优良无性系果实经济性状的分析与评价[J]广西林业科学, 2011,(04) .
[3] 曾祥艳,陈金艳,李建林,王东雪,马锦林. 义安油茶引种初报[J]广西林业科学, 2011,(04) .
[4] 蒲琦,黄荣韶,张平刚,梁应华,黄海连,甘凤琼,黄翔,李超新. 藤县大果红山茶形态特征与经济性状调查分析[J]广西农业科学, 2010,(05) .
[5] 冯士令,程浩然,李倩倩,周晴芬,贾学静,丁春邦. 3个油茶品种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西北植物学报, 2013,(08) .
[6] 钟玲,谢萍,李永前. 云南油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 2014,(11) .
[7] 于庆福,董胜君,余海滨,张云程,刘明国,吴月亮. 不同地理种源引种山杏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J]北方园艺, 2014,(17) .
[8] 王义勋,刘伟,陈京元,郑露,黄俊斌,王长斌,袁裕胜. 不同杀菌剂对油茶炭疽病田间防治试验[J]湖北林业科技, 2014,(06) .
[9] 王江有,潘华旺,罗强,温小遂. 油茶炭疽病的发生及其防治[J]江西植保, 2011,(04) .
[10] 许洋,李保国,王森,钟秋平. 栽培条件与油茶籽品质相关性研究概况[J]经济林研究, 200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