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 条
[1] 王静. 不同株龄苹果树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2 .
[2] 叶思诚. 油茶适应低磷胁迫的根系生理响应[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
[3] 郑新娟. 林下栽培模式对油茶林根际土壤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 2013 .
[4] 李靖. 不同林龄杉木和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氮磷养分特征与根构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
[5] 杜俊波. 种植年限和施肥对桔梗土壤肥力和生物学活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
[6] 刁兆龙. 干旱胁迫和复水对油茶苗光合、荧光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 2014 .
[7] 陈珊. 雷竹主要器官对林地覆盖经营的生态适应及其衰老机理[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 .
[8] 张超. 小麦磷高效基因TaPHR1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功能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 2014 .
[9] 陈立金. 不同疏伐处理对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D]广西大学, 2014 .
[10] 王磊. 几种磷素活化剂对红壤磷素活化效果和油茶生长影响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 条
[1] 邹锋,袁德义,高超,廖婷,陈文涛,韩志强,张琳. 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授粉受精期油茶子房的元素含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04) .
[2] 杨振安,宋双飞,李靖,李红,罗志斌.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根系特征和氮磷养分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2014,(07) .
[3] 徐静,张锡洲,李廷轩,陈光登. 野生大麦对土壤磷吸收及其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基因型差异[J]草业学报, 2015,(01) .
[4] 蔡丽平,吴鹏飞,侯晓龙,张芸,刘训呈,马祥庆. 类芦根系对不同磷胁迫的形态学响应[J]草地学报, 2015,(01) .
[5] 张雪莹,李太强,王洪刚,李兴锋. 滨麦草与百萨偃麦草PHR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 2015,(08) .
[6] 叶思诚,谭晓风,袁军,张雪洁,石斌. 油茶根系及分泌物中有机酸的HPLC法测定[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7] 展晓莹,张丽,刘晓斌,张淑香. 高磷条件下不同磷效率小麦对磷的吸收及根际土壤磷组分差异[J]核农学报, 2013,(11) .
[8] 闫旭宇,李玲. 油茶对逆境胁迫的生理生化效应[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05) .
[9] 王伟,李润,郭蓓蓓,王燕,肖勇,杨丽. 凉山州主栽马铃薯品种组培苗的磷效率差异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 2015,(08) .
[10] 肖晓明,刘军生,周程,王国霞,陈国云,岳海. 不同磷水平下澳洲坚果幼苗根系分泌物的差异[J]热带作物学报, 201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