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 皇甫晶晶. 不同轮作模式消减太子参连作障碍的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2
.
|
[2] | 戴林泉. 自毒物质介导太子参根际微生态功能劣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3
.
|
[3] | 曾丽娜. 高质量太子参栽培技术及其连作障碍自毒机制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3
.
|
[4] | 章旸. 太子参连作自毒障碍机制及防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3
.
|
[5] | 李乔. 不同AM真菌在棉花与黄顶菊竞争中的作用[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4
.
|
[6] | 刘克强. 太子参良种选育及园林应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4
.
|
[7] | 王刚. 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厚垣孢子在切花菊连作障碍修复中的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 2014
.
|
[8] | 东莹莹. 怀山药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D]河南大学, 2014
.
|
[9] | 徐岩. 广藿香化感自毒作用与根际土壤微生物互作效应研究[D]海南大学, 2015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 条
[1] | 王宏国,郭玉海. 肉苁蓉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 2012,(01)
.
|
[2] | 穆哈西,洪明,马英杰,努尔模达·达拉拜. 搭配营造大芸的多种寄主林暨防风固沙林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 2013,(04)
.
|
[3] | 章尧想,高君亮,张格,尚敏,刘晓虎,马学献,郝玉光. 西部沙区肉苁蓉人工种植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 2013,(14)
.
|
[4] | 朱峰,何永福,叶照春.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J]耕作与栽培, 2014,(01)
.
|
[5] | 刘龙元,贺鸿志,黎华寿. 3种茜草科药用植物乙醇浸提液对萝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J]广东农业科学, 2014,(09)
.
|
[6] | 袁婧,李金玲,刘宇鹏,武子茜,曹国璠,赵致,王华磊,刘红昌. 不同生长期太子参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J]贵州农业科学, 2014,(10)
.
|
[7] | 张子龙,拱健婷,孙萌,李凯明,郝巨辉,侯俊玲,王文全. 三七对玉米和小麦的化感效应及其差异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 2015,(06)
.
|
[8] | 赵永坡,初雷霞,岳开华,李振方,林文雄. 太子参根际尖孢镰刀菌绝对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05)
.
|
[9] | 何磊,刘向新,张军,姚国旗,周亚立. 气吹式肉苁蓉播种机的设计[J]农机化研究, 2015,(05)
.
|
[10] | 孙萌,叶丽琴,张子龙. 三七连作障碍成因及其控制研究进展[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5,(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