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6 条
[1] 黄珊. 大球盖菇酚类物质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0 .
[2] 衣申艳. 甘薯茎叶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及其基因型差异与环境效应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11 .
[3] 方成刚. 普洱茶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4] 陈晓英. 蘑菇酚类物质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5] 于帅. 板栗仁中酚类化合物提取及含量测定[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1 .
[6] 崔明思. 微波辅助从次等绿茶中提取有效成分的工艺及其动力学研究[D]湘潭大学, 2011 .
[7] 杨继. 金佛手矿质成分分析、生物活性物质优化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D]西南大学, 2009 .
[8] 李腾飞. 缺苞箭竹总酚含量及其对大熊猫采食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 2009 .
[9] 伊丽丽. 测酚生物传感器的制备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 2009 .
[10] 陈岱卉. 大红袍的生物学特性及品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9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秦培友. 我国主要荞麦品种资源品质评价及加工处理对荞麦成分和活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3 条
[1] 段云裳,邹中伟,成浩,房婉萍. 茶叶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进展[J]中国茶叶, 2008,(06) .
[2] 王媛,黄艳平,许晶,白文涛,邢爱华,徐志凯,黎志东. 中药抗HIV的有效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9,(12) .
[3] 左丽丽,王振宇,樊梓鸾,田双起. 植物多酚类物质及其功能研究进展[J]中国林副特产, 2012,(05) .
[4] 肖洪磊. 基于4PS理论的云南普洱茶旅游营销策略研究[J]当代经济, 2014,(05) .
[5] 尚涛,彭维恩. 不同种类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J]甘肃石油和化工, 2014,(01) .
[6] 冯立娟,尹燕雷,招雪晴,杨雪梅,程云. 基于Web of Science世界葡萄研究态势分析[J]北方园艺, 2014,(16) .
[7] 吴金玹. 2004—2013年我国普洱茶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园艺与种苗, 2015,(03) .
[8] 黄瑜萍,郭雅玲,林瑜玲,严文滨. β-葡萄糖苷酶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 2015,(02) .
[9] 张庆田,范书田,王振兴,艾军. 基于Web of Science的五味子研究态势分析[J]北方园艺, 2015,(10) .
[10] 朱向群,张国升,汪文君. “药以食源”在药学发展中的作用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