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孙超杰. 纳米颗粒强化胺法吸收CO_2的实验及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15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 和彬彬. 以微型燃气轮机为核心的先进能量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 .
[2] 刘芳. 再生氨法脱除燃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 2009 .
[3] 李胜. CO_2捕集能耗最小化机理及煤制天然气动力多联产系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12 .
[4] 周淑霞. 沼气液化制取生物质LNG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 2012 .
[5] 杨捷. 数据驱动的填料塔液泛气速预测模型与实时监测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 2011 .
[6] 张亮亮. 超重力旋转填充床强化湿法脱碳和脱硝过程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 2012 .
[7] 刘洁. 纳米管基CO_2吸附剂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D]浙江大学, 2013 .
[8] 汪桢. 基于中空纤维膜技术的二氧化碳吸收和解吸研究[D]浙江大学, 2014 .
[9] 齐国杰. 氨水溶液联合脱除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研究[D]清华大学, 2013 .
[10] 唐晓佳. 船舶废气镁基脱硫系统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201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9 条
[1] 李方,常秋连,李群生,田原铭,刘旺国. 新型高效丝网填料的性能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2] 顾光临,邹海魁,马乐,初广文,付纪文,陈建峰. 乙醇胺为主体的CO_2吸收剂的复配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3] 李伟锋,李群生,杨明. 新型导向复合塔板流体力学性能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4] 杨明,李群生,李伟锋. 小比表面积双曲型规整填料性能的冷模实验[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
[5] 李群生,刘静,许莉,郭蕾,王宝华. 新型导向筛板-浮阀复合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6] 李群生,许莉,李通,周士红,王宝华. 新型导向圆盘形浮阀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
[7] 王晓亮,吴家桦,赵庆. 燃煤电站CO_2捕集技术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J]东方电气评论, 2011,(02) .
[8] 刘华,张斌,张强,张新旺,韩鸣明. 真空滤油机在特高压南阳开关站高抗绝缘油处理中的改进[J]电力建设, 2011,(06) .
[9] 张卫风,王秋华,方梦祥,骆仲泱,岑可法. 膜吸收法与化学吸收法分离烟气中CO_2的试验比较[J]动力工程, 2008,(05) .
[10] 张辉,刘应书,刘文海,孟宇,郑新港,吴全,陈伟杰,高志成,冼定邦,张良. 烟气中低浓度二氧化碳吸附捕集中试试验研究[J]低温与特气, 2009,(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张合志,李振生,杨庆霞,石修明,赵永辉,张同振,程闯,蒙万华. SQ型填料的结构性能、加工生产及其工业应用[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 2011 .
[2] 晏水平,陈竞翱,艾平,王媛媛,张衍林. 基于新型膜CO_2吸收技术的沼气净化实验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3] 朱玲,王金渠,樊栓狮. 水合物膜法捕集烟道气中CO_2新技术[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 2009 .
[4] 李群生,黄强,何荐轩,杨明,宋春颖. 高效导向筛板和BH填料塔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 2009 .
[5] 齐文哲,李金明,赵俏,张小波,陶敏,刘春江. 高通量规整填料流体力学性能的研究[A]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C],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