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0 条
[1] 刘保林. 基于DH系群体的玉米株高穗位QTL定位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
[2] 吕二锁. 蓖麻不同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和性状遗传表现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3] 贾俊忠. 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及相关性状的动态QTL定位[D]石河子大学, 2010 .
[4] 万成燕.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遗传与QTL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5] 雷明. 水稻籼粳测序品种间SSSLs的构建及重要QTL的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6] 唐磊. 玉米、大刍草及其杂种F_1的耐渍性与渍后恢复[D]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7] 张超. 加工番茄抗黄萎病基因的QTL定位及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分析[D]石河子大学, 2011 .
[8] 李静. 甘蓝型油菜千粒重及相关性状QTL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 2011 .
[9] 曾细华. 甘蓝型油菜A10连锁群含油量主效QTL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 2011 .
[10] 汤彬. 玉米苗期耐渍动态QTL定位及目标QTL近等基因系构建[D]华中农业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 条
[1] 向葵. 玉米籽粒脱水速率测定方法优化及遗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2] 周立军. 水稻垩白粒率和千粒重QTL分析与qPGWC-7的精细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 2008 .
[3] 李莉. 玉米丝黑穗病抗性种质创制与选择[D]吉林农业大学, 2012 .
[4] 王明. 玉米抗丝黑穗病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 2012 .
[5] 张小波. 玉米苗期耐渍QTL的遗传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 2012 .
[6] 田宝华. 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穗部和籽粒性状的QTL定位及玉米穗行数主效QTL的验证[D]中国农业大学, 2013 .
[7] 郑蕾娜. 稻米品质性状遗传分析与QTL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 2011 .
[8] 吕爱枝. 利用Z3HBILs进行玉米产量性状QTL鉴定及其互作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4 .
[9] 杨国虎. 玉米两个相关RILs群体遗传图谱构建及主要性状QTL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 2011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9 条
[1] 徐建军,梁国华. 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1,(04) .
[2] 韩永增,王赞,高洪文. 小叶锦鸡儿SSR-PCR体系优化及应用[J]草业科学, 2011,(03) .
[3] 徐莹莹,崔崇士,屈淑平. 大白菜抗软腐病性状的SRAP标记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06) .
[4] 王梓贞,韩英鹏,滕卫丽,郭长军,李文滨. 大豆胞囊线虫非小种特异性抗性品种的抗性评价与农艺性状相关分析[J]大豆科学, 2009,(04) .
[5] 寇洪超,王翠花,孙玉文,徐文玲,牟晋华. 大白菜抗软腐病基因BrWRKY33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0,(05) .
[6] 胡海波,韩英鹏,滕卫丽,常玮,李文滨. 重组自交系群体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抗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J]大豆科学, 2012,(05) .
[7] 申炳涛,董永斌,周强,张洋,李彦伟,薛晓静,李玉玲. 玉米F_1、F_2代植株性状的遗传背景及适宜群体筛选[J]河南农业科学, 2012,(05) .
[8] 郭晓雷. 番茄产量育种研究进展[J]辽宁农业科学, 2010,(01) .
[9] 刘燕,王树彦,逯晓萍,徐军. 低亚麻酸油用亚麻LH_6农艺性状评估及相关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Z1) .
[10] 王艳丽,马淑梅,吴芳勇,张静. 玉米丝黑穗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01)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刘显君,张林,邸宏,曾兴,于滔,王振华. 含玉米抗丝黑穗病主效位点黄早四近等基因系的创建[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