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3 条
[1] 薛远超. 甘蓝型油菜EMS诱变材料的耐湿性鉴定与筛选[D]西南大学, 2011 .
[2] 吴文波. EMS诱导甘蓝型油菜耐旱突变体的筛选[D]西南大学, 2011 .
[3] 杨玉恒. 甘蓝型油菜耐旱性鉴定和耐旱相关性状QTL分析[D]西南大学, 2011 .
[4] 薛丽芳. 广东省典型经济作物精细化气候区划[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1 .
[5] 肖庆生. 甘蓝型油菜抗旱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6] 张晓梅. 新型早熟甘蓝型春油菜雄性不育恢复系遗传成分及配合力研究[D]青海大学, 2011 .
[7] 吴春彭. 长江流域油菜生产布局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 2011 .
[8] 朱永慧. 湖北省油菜籽生产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 2011 .
[9] 杨春杰. 油菜发芽耐旱抗性生理机理及配合力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
[10] 吴安平. 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培育抗寒性增强的甘蓝型油菜pol CMS恢复系[D]华中农业大学, 2008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条
[1] 朱宗河. 甘蓝型油菜耐旱种质筛选及耐旱相关性状遗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2] 童晋. 油菜柠檬酸合酶与柠檬酸裂解酶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
[3] 厉广辉. 花生抗旱性状鉴定及不同品种抗旱的生理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4 .
[4] 王莎. 气候变化和管理措施对澳大利亚和中国油菜生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
[5] 张静. 干旱对油菜萌发出苗与生长的影响及抗旱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5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3 条
[1] 朱红霞,黄严帅,吴瑞涛. 南通市气象条件对当地油菜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2) .
[2] 赵炜,徐清,陆秀兰. 自然灾害对油菜生产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9,(17) .
[3] 张静,崔颖,孙尧,颜梅,胡立勇.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02) .
[4] 涂玉琴,戴兴临,涂伟凤,汤洁. 芽期PEG模拟干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甘蓝型油菜的反应差异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06) .
[5] 汪磊,谭美莲,严明芳,王力军,严兴初. PEG模拟干旱对胡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06) .
[6] 孙玉莲,尹宪志,边学军,石登科,黄成秀,杨文凯. 甘肃临夏州双低油菜产量动态气候模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04) .
[7] 孙玉莲,尹宪志,边学军,石登科,黄成秀,刘辉,杨文凯. 甘肃临夏地区油菜生态气候适应性分析与适生种植区划[J]干旱气象, 2011,(04) .
[8] 张宗急,廖云云. 双低早熟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 2010,(03) .
[9] 韦凤舞,杨日,柳有广,韦淑花,吴常智,韦云驱. “双低”油菜品种对比试验初报[J]南方农业学报, 2011,(02) .
[10] 原小燕,符明联,何晓莹. 不同抗旱性油菜种子萌发期抗旱指标比较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05)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1] 蒯军,商兆堂,王雄,陈洋. 滨海县油菜生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及其栽培措施[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 2010 .
[2] 王胜,田红,谢五三,唐为安,陶寅. 近50年来安徽省寒潮气候特征及其对越冬作物的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 2010 .
[3] 李芬,秦春英,张建新. 山西近50年初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周期分析[A]S5 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C], 2012 .
[4] 杨太明,蒋跃林,刘瑞娜,张建军. 开花期涝渍对油菜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研究[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7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气象防灾减灾[C], 2013 .
[5] 谭谈,吴昊. 九江鄱阳湖区水稻气候资源变化与区划[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7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气象防灾减灾[C], 2013 .
[6] 汪如良,邓德文,郭瑞鸽,朱健祥. 鄱阳湖旅游地区油菜花花期的分析研究[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4 第五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气象服务与信息化[C],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