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6 条
[1] 席玮. 蛤蚧肽的免疫调节及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 2011 .
[2] 邵赞华. 抗肿瘤活性真菌和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其鉴定[D]福建农林大学, 2011 .
[3] 李蓉. 两种斑蝥素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4] 韦祖巧. 白屈来碱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G_2/M期阻滞作用及机制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1 .
[5] 柳枫. 咖啡酸酯衍生物的制备研究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 2006 .
[6] 钱利武. 南葶苈子抗肿瘤活性及HMGR基因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 2006 .
[7] 张丕永. 皇冠苷A的提取及其衍生物的合成[D]郑州大学, 2007 .
[8] 徐哲. 皂角刺抗肿瘤活性成分与含量测定方法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7 .
[9] 刘飞. 抗肿瘤活性化合物Mansonone E的合成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8 .
[10] 孙颖桢. 3种卷柏属药用植物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 2008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9 条
[1] 陈艳. 蒲葵子活性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 2011 .
[2] 詹杰. 冠心康抗镉染毒致动脉硬化作用及机制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1 .
[3] 王明华. 红藤四萜大环内酯酸钠对肝癌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 2011 .
[4] 焦河玲. 苦豆碱抗结肠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 2011 .
[5] 陈静. 槐糖脂产生菌的筛选及槐糖脂抑菌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 2006 .
[6] 赵明宏. 钩吻化学成分UAE和ZCU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6 .
[7] 孙立新. 中药白英抗肿瘤作用及其活性成分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 2005 .
[8] 黄慧学. 白花丹素脂质体给药系统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 2008 .
[9] 王学林. 旋毛虫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 2008 .
[10] 朱晓红. 尾叶香茶菜化学及生物活性成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2 条
[1] 罗亚男,陶晨,王道平,任竹君,邱江匀,姜艳萍.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南五加皮挥发性成分[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7) .
[2] 杜宁.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去甲斑蝥酸钠注射液含量及有关物质[J]北方药学, 2012,(01) .
[3] 吴非,于胜男,葛锡娟,李良,王鹏. 大豆蛋白酶解物的抗癌活性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12) .
[4] 王志宏,薛建斌,姜文艳,张桂荣. 蝙蝠葛碱提多糖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5] 刘红慧,王萍,宋世震. 中药抗遗传物质损伤的研究进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0,(04) .
[6] 汉丽梅,王晓峰,孙娜,张金路,谷永生,孔延飞. 三种中药复方制剂对鸡MD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J]饲料工业, 2011,(11) .
[7] 刘珺. 保妇康栓治疗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 2013,(06) .
[8] 权美平. 荆芥挥发油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 2013,(06) .
[9] 任晓辉,黄莹. 我院2009—2011年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兵团医学, 2013,(02) .
[10] 王洋洋,潘富伟,赵灿,李沛. 通络类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4,(06)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韩江敏. 2002-2005年我院抗肿瘤药物用药分析[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6 .
[2] 李小颖,马春梅,张连峰. 人宫颈癌细胞HeLa移植模型肿瘤生长的荧光分析和卡尺测量的比较[A]实验动物与药理学、毒理学研究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