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23 条
[1] | 吴建忠. 甘蓝型油菜结实相关性状分析及QTL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
[2] | 常彦莉. 甘肃贝母种子发育及发芽特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
[3] | 齐昆. 黄连木果实发育及部分内含物变化规律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
|
[4] | 周丽侠. 控制花生籽粒油酸含量相关基因的鉴定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 2011
.
|
[5] | 周银珠. 甘蓝型油菜油酸和亚麻酸的遗传分析及油酸与部分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通径分析[D]西南大学, 2011
.
|
[6] | 冯亚莉. 杂交榛生物学特性及果实脂代谢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
[7] | 王营营. 不同绿豆品种用作绿肥的筛选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
[8] | 张珺穜. 种植利用紫云英对南方稻田土壤肥力性状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
[9] | 弓淑芳. 木薯SBEⅠ、SBEⅡ基因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D]海南大学, 2011
.
|
[10] | 杜祥备. 施肥对马铃薯不同品种铜硼钼吸收分配规律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7 条
[1] | 王传堂. 生物技术和近红外技术在花生育种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
|
[2] | 郭世星.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等重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 2011
.
|
[3] | 李跃飞. 大白菜桔红心和黄心性状的分子标记及基因定位[D]沈阳农业大学, 2011
.
|
[4] | 朱亚娜. 油菜种子油脂基因的定位及温度对种子油分积累影响的分子机制[D]浙江大学, 2011
.
|
[5] | 年夫照. 甘蓝型油菜的硼高效生理基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6
.
|
[6] | 肖钢. 甘蓝型油菜脂肪酸去饱和相关基因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8
.
|
[7] | 陈光尧. 高芥酸甘蓝型油菜资源的创制及相关基因的克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8
.
|
[8] | 刘红恩. 甘蓝型油菜钼磷营养互作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9
.
|
[9] | 胡亚平. 油料作物油脂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克隆和功能比较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
|
[10] | 雷永. 花生高油酸的分子遗传机制及其高效遗传改良体系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6 条
[1] | 许燕,张绍龙. 我国高油酸花生育种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 2011,(01)
.
|
[2] | 史云东,贾琳,李祥,马建中,刘飞,申太波. 茶籽油油学性质的光谱分析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09)
.
|
[3] | 鲁黎明,朱靓,雷强,叶利华,杜卫民. 四川烤烟主产区烟叶感官质量及主要化学成分分析[J]草业学报, 2012,(04)
.
|
[4] | 高桐梅,卫双玲,张海洋,李春明,李丰. 芝麻灌浆特性与灌浆期籽粒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2012,(12)
.
|
[5] | 王学东,于洋,刘岩,崔琳. 大豆花柱和柱头的显微结构观察[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3,(01)
.
|
[6] | 荣维国,刘道敏,郝睿,陈发宏,何金,王斌. 不同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3,(01)
.
|
[7] | 姚厚霞. 油炸食品残油中芥酸与隆线溞致死效应的相关性研究[J]广东化工, 2013,(23)
.
|
[8] | 刘家仪,李杨瑞,杨丽涛. ATP-柠檬酸裂解酶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学报, 2014,(02)
.
|
[9] | 刘文献,刘志鹏,谢文刚,王彦荣. 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对植物逆境胁迫的响应[J]草业科学, 2014,(08)
.
|
[10] | 张超,李大雄,罗莉斯,曾兵. 甘蓝型油菜双低pol CMS恢复系2350C的选育与应用[J]贵州农业科学, 2014,(10)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
[1] | 屈淑平,常影,秦俊芬,邢伟,崔崇士. 籽用南瓜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积累模式的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籽用南瓜新品种展示及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