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30 条
[1] 朱晓伟. 钢结构住宅与传统住宅的对比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 2011 .
[2] 张允. 窗户热屏系统对室内热环境影响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10 .
[3] 董琭. 寒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综合改造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 2011 .
[4] 孙帅.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寒冷地区节能住宅经济效益评价[D]山东建筑大学, 2011 .
[5] 刘昆明. 全年动态模拟软件DAYSIM在天然采光设计中的适用性研究[D]南京大学, 2011 .
[6] 张建丽. 社区人居环境吸引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1 .
[7] 张志芳. 单内廊式建筑内廊自然采光优化策略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 2011 .
[8] 沙鸥. 适应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
[9] 黄友生. “空气层”在湖南地区建筑外围护结构中的保温隔热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
[10] 吴秀松.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住宅楼节能设计与实施[D]长安大学, 2011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2 条
[1] 张辉. 低能耗建筑主动动态复合围护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1 .
[2] 王永利. 区域客户端能源综合需求侧管理理论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10 .
[3] 李建光. 小框体复合外墙保温隔热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郑州大学, 2012 .
[4] 曲成平. H型钢钢结构节能住宅建筑体系的综合评价[D]重庆大学, 2005 .
[5] 田喆. 城市热岛效应分析及其对建筑空调采暖能耗影响的研究[D]天津大学, 2005 .
[6] 张伟. 结合天然采光的办公建筑节能研究[D]天津大学, 2005 .
[7] 宁艳杰. 城市生态住区基本理论构建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6 .
[8] 王恩茂. 基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节能住宅投资决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
[9] 王海燕. 复合墙体热工特性与能耗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
[10] 夏伟. 基于被动式设计策略的气候分区研究[D]清华大学, 2009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8 条
[1] 姚芳,邱灿红,焦胜. 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研究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9,(03) .
[2] 胡文瑾,屠梅曾. 生态住宅小区风险控制及其分配[J]安徽农业科学, 2005,(12) .
[3] 姚胜兴. 面向楼宇自动化的保安探测与自动化系统[J]传感器技术, 2000,(03) .
[4] 刘辉. DS1620在智能建筑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传感器技术, 2000,(06) .
[5] 吴本林. 浅析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与应用实践[J]中国城市经济, 2011,(12) .
[6] 佘渝娟. 环境价值与住宅产品的价值构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1) .
[7] 任志涛,孙白爽,张睿. 基于建筑产品寿命周期的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研究[J]建筑节能, 2008,(10) .
[8] 陆宁,郭颖,赵丽萍,林冠宏. 城镇既有住宅建筑节能的模糊诊断评价研究[J]建筑节能, 2011,(05) .
[9] 孙永萍. 广西传统民居的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技术——以程阳八寨为例[J]规划师, 2008,(09) .
[10] 汪玲玲. 谈乡村住宅居住空间环境的规划问题——以江南地区为例[J]经营管理者, 2009,(16)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田慧峰. 外遮阳建筑一体化探讨[A]2008天津绿色建筑论坛、2008天津建材行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论坛论文集[C], 2008 .
[2] 何川. 湘南传统聚落生态单元的构建经验探索[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7 .
[3] 张亚炎,申玲,徐霞. 绿色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型构建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 2013 .
[4] 王会坤,高鹏,张永强. 住宅的节能设计研究[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2008年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