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7 条
[1] 吴海. 侧柏地理种源变异规律及优良种源选择[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2] 马颖敏. 中国侧柏地理种源核型分析与进化趋势[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3] 张静洁. 油松种群遗传多样性与环境相关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1 .
[4] 唐海霞. 侧柏种源评价及优良种源选择[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5] 马琴.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肉苁蓉遗传多样性分析[D]内蒙古大学, 2011 .
[6] 靳春莲. 大青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其LbDREB基因的遗传转化[D]东北林业大学, 2011 .
[7] 赵丽玲. 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红皮云杉种群更新与遗传多样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1 .
[8] 魏利. 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 Du Tour)遗传多样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4 .
[9] 李杰. 木薯高淀粉等重要经济性状相关基因的QTL标记[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6 .
[10] 张金然. 白桦种群间纤维性状与分子标记的遗传变异与相关[D]东北林业大学, 2006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荣立苹. 东北地区野生百合种质资源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 2010 .
[2] 王玉山. 侧柏种源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变异规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1 .
[3] 肖海峻. 鹅观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
[4] 李鸿雁. 扁蓿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 .
[5] 贯春雨. 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RAPD、SSR遗传图谱构建与QTL定位[D]东北林业大学, 2010 .
[6] 刘志龙. 麻栎炭用林种源选择与关键培育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10 .
[7] 张兴. 部分榆属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及白榆辐射诱变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12 .
[8] 李康琴. 鹅掌楸属群体遗传结构及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13 .
[9] 李伟. 中国南方皂荚遗传资源评价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 .
[10] 李博. 鹅掌楸群体空间遗传结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13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5 条
[1] 冯立娟,苑兆和,尹燕雷,招雪晴,王晓慧,张承安,刘路. 大丽花花型群体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10,(07) .
[2] 程小毛,宗媛媛,黄晓霞. 挪威云杉EST资源的SSR信息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1,(08) .
[3] 胡德活,韦如萍,王润辉,晏姝,黄章平,黄越茂,邹寿明,柳丽杰,梁仕威,何汉波,张庆华,郭刚,赖植添,刘卫新. 2年生乐昌含笑种源生长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 2009,(01) .
[4] 胡德活,晏姝,王润辉,韦如萍,古定球,林军,黄小平,赖旭恩,许松葵,刘斯通,谢金链,梁庆,曾雷,祝岩. 杉木第二代种子园子代遗传变异及优良家系选择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 2010,(03) .
[5] 李栋栋,李毅,王文峰. 青海云杉天然群体叶解剖结构的变异性及其与生态地理因子的相关性[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0,(01) .
[6] 李秋荔,黄寿先,李志先,张皓磊,张睿婧. 中国马褂木不同种源苗期生长规律研究[J]广西植物, 2012,(03) .
[7] 张妍. 杨树栽培区划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 2015,(18) .
[8] 刘迪,商涛,李鑫,刘洋. 林木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及保护措施概述[J]农民致富之友, 2013,(04) .
[9] 晏寒冰,彭丽潭,唐旭清. 基于气候变化的东北地区森林树种分布预测建模与影响分析[J]林业科学, 2014,(05) .
[10] 高柱,王小玲,刘腾云,高松金,喻琼,余发新. 观赏羽扇豆4个家系种子性状及苗期变异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