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40 条
[1] | 鱼小军. 牦牛粪维系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健康的作用机制[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
[2] | 焦婷. 温性荒漠草原放牧利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动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0
.
|
[3] | 张荣华. 鸭茅对不同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10
.
|
[4] | 侯钰荣. 伊犁绢蒿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10
.
|
[5] | 鲁为华. 短期围栏封育下退化绢蒿荒漠草地更新特征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 2010
.
|
[6] | 滕星. 羊草草地放牧绵羊的采食与践踏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0
.
|
[7] | 常骏. 呼伦贝尔草地利用单元划分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
|
[8] | 孙兆军. 银川平原盐碱荒地改良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
[9] | 满达. 天然草与人造草混合系统草坪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
[10] | 崔霞. 甘南牧区草地遥感监测与分类经营研究[D]兰州大学, 2011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02 条
[1] | Characteristics of Kobresia humilis Community Structure at Different Degraded Levels in Northern Qinghai[J]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2011,(04)
.
|
[2] | 董全民,赵新全,马玉寿,代勇,施建军,李青云,王柳英. 牦牛放牧率对江河源区混播草地土壤含水量及地上现存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6,(21)
.
|
[3] | 罗天相,刘莎. 中度放牧干扰对草地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 2007,(21)
.
|
[4] | 王立亚. 青海省海南州地区草地封育后植被变化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8,(28)
.
|
[5] | 李聪敏,蒋猛,杨晓红,郝春梅. 三峡库区能源植物资源评价原则与指标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8,(34)
.
|
[6] | 陈友吾,林晓佳,季宏铁,龚自强,董晓慧,唐红芳,张慧敏,仇正华. 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对海岛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4)
.
|
[7] | 张建波,李相林,万里强,陈瑞祥,赵相勇,陈伟,陈国南. 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退化趋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06)
.
|
[8] | 游永亮,刘桂霞,王譞,韩建国. 枯草层和覆土深度对冷蒿种苗建植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9,(16)
.
|
[9] | 张振锋,游广永,张瑞芳,代磊强,赵元杰. 我国草原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研究的进展与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 2009,(20)
.
|
[10] | 成鹏. 放牧对天山北坡草甸土壤水分和容重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0)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 条
[1] | 蒋良勇,邹冬生,胡长青,李林. 从系统的高度构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
[2] | 王庆. 额济纳绿洲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究[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 2006
.
|
[3] | 张涛,周海注,王军,纪术远,娄玉杰. 大骨鸡放养对山地植被特征的影响[A]畜牧业环境、生态、安全生产与管理——2010年家畜环境与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
|
[4] | 张志民,延军平,张小民. 建立草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专辑[C], 2006
.
|
[5] | 赵宝玉,路浩,周启武,王建国,吴晨晨. 中国天然草地疯草生态及动物疯草中毒研究现状与防控[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生态学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4
.
|
[6] | 潘建伟,盖志毅. 中国牧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矛盾冲突及成因[A]“生态经济与和谐社会”——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生态经济与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