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0 条
[1] | 陈冠豪. 黄芪注射液对肺癌小鼠模型作用机制初探[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
.
|
[2] | 曲中原. 青龙衣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
|
[3] | 程颖. 葛根素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源工作心肌细胞的分化及其调控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 2011
.
|
[4] | 施之琪. 冠心丹参多相胶囊及其体外评价方法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
|
[5] | 张晔. 肝癌抑癌基因甲基化及胆汁甲基化谱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 2011
.
|
[6] | 陆原. 健脾解毒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和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
[7] | 任炳旭. 脊髓水平mGluR3和mGluR5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在小鼠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
|
[8] | 杨海花. 杨梅叶原花色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12
.
|
[9] | 邵宏伟. 抗癌中药有效成分诱导胰腺泡细胞凋亡治疗急性胰腺腺炎的可行性及机理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 2002
.
|
[10] | 李世梅. 宫瘤清含药血清对子宫肌瘤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2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67 条
[1] | 王旭,颉玉欣,单保恩. 丹参酮ⅡA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 2008,(01)
.
|
[2] | 徐克明. 复方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探讨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7,(04)
.
|
[3] | 石岭,鱼红闪,金凤燮. 丹参药渣中丹参酮的提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9)
.
|
[4] | 潘明,徐轶婷,王世宽,许艳丽. 利用生物转化技术改良中药材品质[J]安徽农业科学, 2010,(09)
.
|
[5] | 刘德军,张源源,苟琼心. HPLC法测定丹参保健茶中3种丹参酮含量[J]安徽农业科学, 2010,(34)
.
|
[6] | 张源源,田友清. 总丹参酮超声提取及其主要成分的HPLC法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 2011,(04)
.
|
[7] | 邹静,程晓昱. 中医药诊治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进展[J]安徽医药, 2009,(01)
.
|
[8] | 于艳芳,毛春芹,左文,陆兔林. 损伤复元颗粒的醇提工艺研究[J]安徽医药, 2010,(01)
.
|
[9] | 秦海军,刘永,田军,杨士友. 柴附消乳颗粒提取工艺的实验研究[J]安徽医药, 2011,(02)
.
|
[10] | 李玉梅,陈旭华. 丹参对缺血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3,(04)
.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 条
[1] | 马辉,范青. 丹参酮微乳体内外对H22小鼠肝癌Caspase-3表达的影响[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11
.
|
[2] | 袁海红. 中西医综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75例疗效观察[A]第四次全国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学术会论文集[C], 2011
.
|
[3] | 杨爱萍,李小华,王宏海. 山楂、丹参、三七合用调节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A]达能营养中心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膳食脂肪与健康”论文集[C], 2010
.
|
[4] | 和凡,钟国平,赵立子,毕惠嫦,黄民. 丹参酮II_A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的诱导作用[A]广东省药学会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 2010
.
|
[5] | 张秋燕,崔翰明,张春光,王阶. 丹参水溶性成分的纯化工艺和质量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09
.
|
[6] | 包自由,易爱纯,贺冬秀.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舒心胶囊中丹参酮Ⅱ_A的含量[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09
.
|
[7] | 包自由,易爱纯,贺冬秀.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舒心胶囊中丹参酮Ⅱ_A的含量[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10
.
|
[8] | 张秋燕,崔翰明,张春光,王阶. 丹参水溶性成分的纯化工艺和质量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10
.
|
[9] | 新吉乐,范青,赵谨瑶,刘向阳. MTT法用于丹参酮ⅡA微乳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10
.
|
[10] | 王江峰,周卸来,袁红,黄晓慧,刘小玲. 丹参酮ⅡA对人A549/CDDP细胞凋亡和耐药蛋白表达的作用[A]新药研发暨新药发现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 20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