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6 条
[1] 朱梅. 海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与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
[2] 修海峰.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氮循环微生物效应及生态模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 .
[3] 周相国. 天津地区垃圾污染物在岩土中的运移及净化作用研究[D]天津大学, 2009 .
[4] 田华. 基于过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D]西安科技大学, 2011 .
[5] 段华平. 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0 .
[6] 董亮. GIS支持下西湖流域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D]浙江大学, 2001 .
[7] 王兆守. 微生物降解茶叶农药残留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2003 .
[8] 张丽娟. 农田生态系统中残留硝态氮的行为及植物利用[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
[9] 李金荣. 河流渗滤系统对已污染河水净化作用的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 2004 .
[10] 王玮.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研究[D]长安大学, 2004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99 条
[1] 张建伟,徐会珂. 大沽河水源地农肥面源污染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9,(16) .
[2] 张沙莎,孙强,曹李靖. 氮素在包气带中的运移转化规律及模型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11,(17) .
[3] 易念平,张信贵,鲁嘉,严利娥. 地下水生物场变异与土结构的相互作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8,(02) .
[4] 梁秀娟,肖长来,盛洪勋,孟晓路,李生海,赵峰. 吉林市地下水中“三氮”迁移转化规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02) .
[5] 周睿,赵勇胜,张文静,任何军. 两种废物材料在地下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01) .
[6] 韩宁,魏连启,刘久荣,叶超,陈运法. 地下水中常见无机污染物的原位治理技术现状[J]城市地质, 2009,(02) .
[7] 刘景涛,孙继朝,林良俊,张玉玺,荆继红. 广州市地下水环境三氮污染初探[J]中国地质, 2011,(02) .
[8] 俞盈,付广义,陈繁忠,盛彦清. 水体中三氮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J]地球化学, 2008,(06) .
[9] 王冬.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北部潜水硝酸盐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地下水, 2006,(04) .
[10] 冯锦霞,朱建军,陈立. 我国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防治及评估预测方法[J]地下水, 2006,(04)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叶洁琼,王兆慧,柳建设. 氮素在苏打型盐渍土中迁移转化规律的实验室研究[A]寒区冰情与冻土水文效应——第4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1 .
[2] 王心义,袁振丽,韩鹏飞. 沉积岩相地热水中亚硝酸盐增高机理探析[A]全国地热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
[3] 许娟,刘雪,白薇,朱昌雄.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控策略[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C],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