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7 条
[1] | 张红为. 杨木横纹压缩本构关系与时—温等效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
[2] | 刘群燕. 人工授力树干杨树应拉木内源激素分布规律及主要木材性质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
[3] | 贺扬眉. 松木家具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
.
|
[4] | 王浩. 基于有限元法高含水率落叶松木梁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
[5] | 严晓红. 长期风力作用对中山杉木材性质的影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11
.
|
[6] | 林梦南. 紫苏芳香物质的提取、成分及其解热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12
.
|
[7] | 李贤军. 不同立地条件对人工林火炬松纸浆材材性影响规律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 2001
.
|
[8] | 杨金燕. 几种病虫害对杨树木材材质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 2002
.
|
[9] | 王嘉楠. 人工林杨树木材性质及其变异规律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02
.
|
[10] | 符韵林. 不同生长环境的杉木木材解剖研究[D]广西大学, 2003
.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6 条
[1] | 刘亚梅. 人工倾斜树干应力木形成机理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
[2] | 张帆. 基于有限元法的实木框架式家具结构力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2
.
|
[3] | 邱辉. 湿地松工业用材林集约栽培和经营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4
.
|
[4] | 虞木奎. 火炬松林生理生态学特性及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3
.
|
[5] | 涂登云. 马尾松板材干燥应力模型及应变连续测量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5
.
|
[6] | 刘杏娥. 基于遥感技术预测小黑杨人工林木材性质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5
.
|
[7] | 王军辉. 桤木遗传变异与选择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0
.
|
[8] | 王仲锋. 森林生物量建模与精度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 2006
.
|
[9] | 王志强. 胶合板构成及湿变形机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7
.
|
[10] | 陈玲. 马尾松不同厚度单板制造结构胶合板工艺技术及性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9
.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8 条
[1] | 车少辉,张建国,段爱国,张秀琴,楚秀丽. 人工神经网络在林分生长模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10,(19)
.
|
[2] | 刘盛全,张锦,胡治华,段凤芝,刘亚梅. “皖青1号”人工林楸树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8,(04)
.
|
[3] | 杨永前,罗承德,王金锡,肖辉. 不同立地条件对台湾桤木木材物理性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2)
.
|
[4] | 王忠林,何普林,刘晓丽,陈源,康祥福,李俊. 我国桉树人工林生长应力的研究进展[J]桉树科技, 2005,(01)
.
|
[5] | 王丽宇,鹿振友,申世杰. 白桦材12个弹性常数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3,(06)
.
|
[6] | 金春德,吴义强,张美淑,张鹏. 赤松木材材质早期预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5,(02)
.
|
[7] | 房敏,郭明辉,曹龙. 樟子松单板碱性脱脂动力学模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8,(04)
.
|
[8] | 陈文年,卿东红,张轩波. 沱江流域马尾松、湿地松人工林小气候比较[J]福建林业科技, 2011,(01)
.
|
[9] | 温志明. 马尾松种子园疏伐技术探讨[J]广东科技, 2011,(16)
.
|
[10] | 卢翠香,徐峰,覃引鸾,邓紫宇,马新年. 人工林马尾松晚材率、年轮宽度和组织比量变异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 2012,(0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