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引证文献
本文引证文献的引证文献。更进一步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或评价。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9 条
[1] 巨文锋. 改良CCI模型痛行为学、形态学以及损伤区自发放电活动再观察[D]陕西师范大学, 2011 .
[2] 路美玲. 钙依赖性钾通道阻断剂对神经起步点自发放电节律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 2011 .
[3] 孟林伟. 单次注射人工合成大麻素降低大鼠VTA多巴胺能神经元兴奋性[D]陕西师范大学, 2011 .
[4] 崔睿. 由三态跃迁机制产生的两种神经放电节律[D]陕西师范大学, 2011 .
[5] 朱洲. 损伤神经放电中新型混沌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1 .
[6] 董珊. STG中幽门三相节律的观察和阻断I_(k(ca))离子通道后放电节律变化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1 .
[7] 刘庆梅. 大鼠背根神经节膜联蛋白A2和β5微管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D]山东大学, 2011 .
[8] 安树康. 脊髓旋磁场作用时间与角速度对痛阈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 2011 .
[9] 许敏光. 癫痫脑电信息的非线性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 2002 .
[10] 段建红. 受损背根节神经元放电峰峰间期的慢波振荡[D]第四军医大学, 2002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 条
[1] 周海洋. 外周神经损伤对中枢核团的影响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外周神经损伤后中枢逆行性病变的可行性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
[2] 段玉斌. 神经起步点放电峰峰间期的非线性动力学[D]第四军医大学, 2002 .
[3] 刘巍巍. 运用复杂性理论研究中医学心理及心身相关理论模型[D]天津中医学院, 2003 .
[4] 袁维秀. 氯胺酮治疗慢性神经源性疼痛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4 .
[5] 彭小清. 膜表面唾液酸化在损伤的初级感觉神经元兴奋性异常中的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4 .
[6] 张秀琳. 慢性神经痛的初级感觉神经元膜表面糖基化机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3 .
[7] 龙开平. 损伤背根节神经元自发放电的节律形式及其动力学变化规律[D]第四军医大学, 1998 .
[8] 陈丽敏. Ca~(2+)通道在背根节神经元重复放电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 1997 .
[9] 任维. 损伤神经自发放电节律变化的离子基础和非线性动力学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 1996 .
[10] 吴飞翔. Caspase-3凋亡通路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 2008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3 条
[1] 邢俊玲,胡三觉. 大鼠背根节神经元异位自发放电与钙依赖性钾通道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8,(06) .
[2] 段玉斌,菅忠,胡三觉,任维. 损伤神经自发放电节律的转化方式[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01) .
[3] 菅忠,任维,胡三觉,万业宏,古华光,杨继庆. 神经元自发放电混沌节律中的高阶非稳定周期轨道[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1,(12) .
[4] 段建红,杨瑞华,胡三觉. 乌头碱对受损背根节神经元自发放电的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13) .
[5] 朱再满,罗勋,张长征,孙庆艳,梅斌,华田苗. 猫腰髓中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及年龄相关变化[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05,(04) .
[6] 张莉,吴鹏,黄韶敏,杨剑云,陈琳. 交感神经纤维芽生与神经病理性疼痛[J]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3,(05) .
[7] 吴桂章,连戈,蔡伟,郭宝峰,王立君. 食管癌手术无水酒精肋间神经阻滞止痛56例[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9,(03) .
[8] 张先红,申文,王明德,曾因明. 鞘内注射胶质细胞抑制剂对CCD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 2008,(11) .
[9] 丁连仁. 去甲替林与加巴喷丁联合治疗神经性疼痛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12,(14) .
[10] 周秋雯,徐建国. 慢性疼痛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8,(06)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
[1] 陈静子,郭义,郭永明,王江,薛明,刘喆. 络合足三里穴区Ca~(2+)对针刺大鼠足三里穴背根神经细束放电影响的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 2011 .
[2] 刘敬响,周成华,武玉清.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A]全国第一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暨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论文汇编[C], 2010 .